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媒体

【江苏健康】大医精诚1 | 传承岐黄仁术 弘扬大医精诚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江苏省国医名师,中医温病及内科学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学习指导教师……王灿晖,有着诸多的头衔,但是,他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和医生,如今不能再走上三尺讲台,就守护好患者健康。

心系病患 仁心仁术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肺病科门诊,每周一、周二上午,84岁高龄的王老都会准时出现在他的诊间。

8月10日上午,记者在王老诊间采访他时,他正在接诊最后一位患者。这是一位13岁的姑娘,因反复过敏久治不愈,被妈妈带到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找王老就诊。除了一番望闻问切,王老不忘跟姑娘“闲聊”起来,“是不是上初中啦?在哪上学?……”看似和病情毫不相干的问题,让小姑娘一下子就放松了心情,和眼前的老爷爷交流起来。

朱益敏主任在帮王老抄方。

朱益敏,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肺病科主任,也是王老的嫡传弟子,在她眼中,王老从医60余载,真正是将患者装在心里。王老有这样一个本事,只要是第二次来复诊的患者,说出姓名,他都能记得患者的基本病情和用药情况。“如果不是真心关爱患者,怎么可能做到呢!” 朱益敏无比佩服地说。


王老对患者的关爱,并不止于此。

前不久,王老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肋骨骨裂,医院领导劝他好好在家休养,不要上门诊了,但是,王老却坚决不答应。“外地病人来了会跑空的,有些年纪大的患者根本就不会看微信公众号上的停诊通知。”王老的理由很简单,但也不容反驳。

南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考虑到医院相对风险比较大,王老年事已高,怕他有感染的风险,医院领导很关心他,建议他暂停门诊,王老却只说了这么一句:“只要医院不关门,我就不停诊。”

幼承家学 研习医药

记者眼前的王老,虽然已是满头银霜,但思维依然缜密而活跃。面对记者抛出的问题,王老侃侃而谈。

“我家世代中医,家里还有中药房,13岁,跟着伯父学中医,16岁拜师南通当地名医欧阳福保。”说起自己的学医路,王老记忆是那么清晰。当年,王老和恩师的孙子一起学医,两个孩子经常会私下切磋,常常是王老跟老师的用药思路更一致,他对中医的悟性也频频得到恩师的夸奖。

1957年,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师资班招生,当时已在悬壶济世的王老参加了考试,“当时让我们写一篇作文,翻译古文张仲景《伤寒论》的序。”虽然已是60多年前的事,王老对此依然历历在目。“我的老师中过举人,文学造诣很深,这方面受他的影响也比较大。”王老顺利通过考试。之所以考写文章和翻译古文,王老解释,这是考察写病案、阅读中医古籍的能力。

幼时上私塾,上完初中就跟师学习,没有上过高中的王老,考上师资班后,虽然中文功底扎实,但好学的他还是每天晚上到鼓楼区业余学校上课,语言学、逻辑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让他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经过一年的学习,师资班的100多名学生中有10个人脱颖而出,留校任教,其中就有王老。从此,王老开始从事温病学的教学、科研和内科临床工作。

学有渊源 融会贯通

“温病学的理论对内科疾病的治疗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长期从事中医温病学教学、科研和中医内科临床工作的王老,在温病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是现代温病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对温病学的的学科性质、地位和发展方向赋予了新的认识,使之更加适应现代温病学的发展需要,他提出了温病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和具体思路方法,丰富和发展了温病学理论,为现代温病学科的创立、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临床实践中,王老强调基础理论应与临床运用紧密结合,使基础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在实践中体现其真正的价值。王老还主张温病学理论与内伤杂病理论应紧密结合,他认为许多内伤杂病在其病变的某些阶段均可表现出温病的属性,因此在临床上可运用温病的理论分析病机,进而采用温病的治法进行治疗。此外,王老还重视中西医理论和方法相结合,提倡继承前人经验与创制新法相结合。

王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外感热病和内科心肺、胃肠、肝胆、内分泌等系统疑难病证的诊治颇多独到之处。在临床实践中,思路活泼,视野开阔,重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注重从个别案例中发现一般规律、总结诊疗经验,探索治疗思路;用药清新灵活,讲究实效,每以一、二味特异药物的变化,治疗难治之疾。重视人体的整体机能状态对局部病变的影响,善于运用综合治疗措施,调理整体机能的状态;同时也注重局部病变对全身机能状态的影响,在诊疗多系统、多脏器的复杂病变中,强调要抓住病变的关键,祛除主要的病理因素,从而促使全身机能状态的恢复。

传承岐黄 桃李天下

王老在温病学教育领域同样享有盛誉,从上世纪50年代起,王老和孟澍江、沈凤阁等温病学家创建了现代温病学学科体系,编写了1-5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温病学教材,温病学科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

治学之道,贵在求实,求真,求新。王老不但自己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要求他的学生。

作为学科带头人,王老辛勤工作,精心设计学科的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1993年,温病学学科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属重点学科,随后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局级重点学科。

王老的学术地位也受到了省和国家主管部门的认可。1992年和1997年,他连续担任第三、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科评议组委员,另外还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生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为中医学的发展建言献策。长期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温病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的王老,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97年被江苏省政府评为“优秀学科带头人”。王老非常重视临床学科的建设和发展,2012年他不顾年事已高,担任了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肺病专科”学科带头人。

多年来王老非常重视中医教育工作,承担了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培养博士研究生30多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曾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同时还兼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等高等中医院校客座教授,多次远赴香港、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讲学,传播中医药理论,为世界各地的人们解除病痛。

通讯员 苗卿 端梓任 记者 华琳月

摄影 记者 华苏杰

来源: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 8月16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2769884/rmh22769884 


发布时间: 2021-08-16  | 通讯员: 杏雨网 )  | 责任编辑:  | 浏览次数: 305  
[ 回到顶部 | 回到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