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媒体

【中国中医药报】汪受传:矢志哑科 泽被婴童

汪受传,男,1946年生于江苏东台,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在世界中医儿科界享有盛誉。从事中医儿科工作近五十载的他,是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是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但在患儿和家长的心中,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汪受传教授,更是和蔼可亲、朴素乐观、简单而富学者气的“汪爷爷”。

矢志哑科,衣带渐宽终不悔

自古以来,对于儿科就有“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的说法。这言明的是小儿发病率高,且发病时因不能仔细说明自身的症状,全凭医生水平的高低来判别病情,故一直以来很多人也把“儿科”称之为“哑科”。这是一门极其考校医生心理素养和能力的学科,但汪受传教授自青年时期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医儿科事业。

1970年,汪受传从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毕业,被分配到了江苏省响水县双港公社的翻身大队。两年后,又被安排到了公社医院做普通门诊医生。由于乡下的医疗条件差,县医院又在几十公里外,有的农民的孩子就死在了送往县医院的路上,这深深地刺痛了汪受传的心,使他产生了钻研儿科的想法。在盐城纺织厂做厂医时,汪受传接触到不少女职工和她们的孩子,在与她们的交流中,汪受传更感受到了社会对儿科医生的迫切需求。1979年他毅然考取了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儿科研究生,师从名闻遐迩的中医儿科专家江育仁教授,走上了专攻儿科的道路。

作为江老的研究生和师承弟子,汪受传传承江育仁教授学术思想,加以阐释和临床应用,并注重研究和解决不同历史时期儿科面对的问题,促进理论创新。“我在临床上始终坚持中医药治疗,越来越尝到甜头。”

通过对长期的临证实践的总结,汪受传体会深刻的是温阳法、调气法、运脾法、消风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源于南宋陈文中的温阳法对于儿科临床常见的脾阳虚、肾阳虚、心阳虚、卫阳虚等各类阳气不足证候有显著的疗效。调气重在调肺气,对于恢复肺主气的生理功能、治疗各类小儿肺系疾病有提纲挚领的作用。运脾法适用于各类小儿脾胃病,运化复健则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脾胃自能发挥后天之本的作用。风病历来有外风、内风之分,而根据当今儿科临床过敏性疾病多发的情况,又提出“伏风”之说,用以指导多种疾病的辨证治疗。他提出了一系列可用于指导临床的学术观点,例如,小儿肺炎从热、郁、痰、瘀论治,小儿鼻鼽从伏风论治,哮喘分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三期论治,反复呼吸道感染从肺卫不固营卫不和诊治,运、补二法论治小儿脾胃病,消积必须导滞、导滞常兼清热,小儿Hp相关性胃炎从寒热论治,儿童抽动障碍从风痰论治,凉血活血法为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胎怯从肾脾两虚论治,息风镇惊豁痰法治疗癫痫,清肝泻火解毒法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解毒化湿法为主治疗手足口病,安蛔、驱虫、通下并用治疗蛔厥等。这些观点,均源于中医传统理论,来自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切合当今儿科临床发病情况,多数已通过学术论文、著作得到推广。

大医精诚,赤诚从医德为先

在治病救人时,无论是对高层领导的后代,还是来自农村的乡下娃,汪受传都一视同仁,有些小朋友一进他的诊室门就大声叫喊“汪爷爷”。汪受传以自己对患儿如亲生后代的态度,实践着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格言。他的门诊患儿,有近一半来自南京市外,有远至云南、新疆各地慕名而来的求诊者,还有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顽症求治者。为了让患儿们能够得到及时诊治,不管多忙,汪受传常常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为远道而来求医的病患加号,绝不会把当天的病人推到第二天。每次门诊加班一两个小时,对汪受传而言都是家常便饭。

他的门诊总是那么繁忙,有些弟子刚跟汪受传抄方时,常常跟不上他的节奏,也受不了他工作的强度。他的一位博士生还记得,汪老师一个上午的门诊量常常是60多个病人,为了节省病人的就诊时间,汪老师坚持不喝一口水,不上厕所,不停地跟患儿家长交流,一直忙到中午1点多钟。这位博士生曾私下问汪老师:“这么多病人,您不觉得累吗?怎么精神还那么好?”汪受传说:“哪能不累,但病人信任我们,我们应觉得光荣,只要能很好地为病人服务,解除病患的痛苦,再多的累也值得!”

汪受传当了17年的儿科主任,又是一个医学权威,掌握着医院的“进药权”,但他常说“医者仁心,做医生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从医多年,汪受传没有收受过一个“红包”,拿过一分钱回扣。一名新加坡癫痫患儿治疗未效每天频发,经他诊治后获得痊愈,作为航运商的患儿祖父专程到南京来面谢,他只肯应邀吃了一顿饭了却盛情。汪受传曾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我遵守的只是一个医生应有的医德。别人认为我从来不拿药品回扣、患者“红包”实属不易,而这不是我们理所应当遵守的道德底线吗?

“我一向对儿科情有独钟。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1986年起就走上了医疗、教学的科主任岗位。我参加一线值班直到55周岁,学医行医到如今已经半个多世纪。”数十年风雨如故,数十年风雨兼程,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如今已两鬓斑白到了含饴弄孙之龄,但汪受传却从来没有给自己设定过休息下来的时间,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前进的步伐,只因他真正热爱着中医儿科这份事业,他的心也一直如自己所诊治的对象一般,永远天真、赤诚。

三尺讲台,诲人不倦育新秀

还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汪受传就已经担任了学校中医专业78级的《中医儿科学》教学任务。在教师岗位上,他经常为大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用自己长期在农村、工厂基层工作的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以自己的老师江育仁“四能”标准来培养学生。他说:“我们培养的中医儿科学人才,要既能临床、教学,又能科研、写作。”在授课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每次上课前都收集最新的病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临床病案展开课堂讨论,教学相长,在积极的互动之中,学生的知识也得到了升华。一位学生这样描述讲台上的汪受传:“他上课语速不快,娓娓道来,入耳入脑,令人感到诚挚亲切,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

汪受传不仅以他的学问,更以他的育人文化彰显诲人不倦的师长风范,受人尊敬。学生选择他为自己的导师,是因为他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而他在选择学生时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必须有心向学。汪受传崇尚“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于弟子无分贵贱、不论国别一视同仁,他与弟子间亦师亦友,亲如家人。为了激励包括本学科和其他中医临床学科的学子们在继承中医学术方面更加发奋努力,近年来,汪受传还拿出50万元设立南京中医药大学“汪受传”奖学金,每年奖励一批品学兼优的研究生、本科生,给新的学科人才涌现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汪受传常说:“教师的威信,是建立在对学生的责任心上。”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海外学生,跟随汪受传学习,大家都会被他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敬业精神所打动。不论酷暑寒冬,还是春节元旦,汪受传工作室的灯在晚上十一点仍亮着。每每说起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加班工作,他只是笑笑说:“已经习惯了。”

“教师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培养出了优秀的学生。”汪受传是全国第二个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数十年坚持在教学一线的他如今已是 “桃李满天下”。每每说起这些,汪受传都很自豪:“在2005年6月份以前,全世界的中医儿科学博士都是南中医培养的。”他培养的学术继承人、研究生、优秀临床研修人才、进修医师等数以百计,分布在祖国各地的高级院校、科研院所和中西医医院,或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成为单位的学术骨干,或成为学科带头人。

而他所带的外籍研究生也是成绩斐然:洪两是新加坡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刘少夫是新加坡中华医院院长;林文贤是马来西亚柔佛中华医院院长;徐伟英是澳门历史上第一位中医博士,也是澳门中医儿科医疗和教学事业的开拓者;林吉原现已成为台湾南部最有影响力的中医儿科专家之一;Gamet Charles,硕士来华随汪受传学习后,将在中国广泛应用的敷贴冬病夏治法运用于法国哮喘患儿,取得良好效果……在汪受传的努力下,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成了最重要的中医儿科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有人说:“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汪受传平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他的诊室中,在看病的闲暇间,时常听到这位老教授与学生高谈阔论,笑声洋溢。在闲谈间,他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近况,哪位学生有生活上的困难,哪位学生有情绪变化他都了如指掌。时间长了,学生们与老师的关系从起初的敬畏拘束悄然转变为如父似友般的亲近自然。每年教师节,远在各地的学生总是会打电话过来和恩师聊聊天,谈谈工作和生活的近况,聊得投机时,汪受传会高兴得像个孩子,“他们能够打个电话来,叫我一声‘老师好’,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啦!”

树人著书,不用扬鞭自奋蹄

自古道:文官立德,武将立功,学者立言。自1998年以来,汪受传本人及指导研究生发表了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0余本。目前全国使用的研究生、七年制、本科、大专、中医护理、自学考试、继续教育《中医儿科学》教材都由他主编,中国、新加坡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都以他主编的大纲、教材为蓝本。

汪受传主编的书,除自己认真完成编写大纲、体例、样稿外,还亲自承担大量的编辑和审校工作。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有人批评现在是无错不成书,我们决不能做这样误人子弟的事情。科学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众多出版社的编辑都评价,出版汪教授的书他们放心。更重要的是,汪受传所编的书每本都有特色,绝不雷同,能按照学科学术发展状况不断更新知识,根据时代对中医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教材内容,观点新颖,方法先进,他主编的教材多次被评为全国和江苏省优秀教材、精品教材。

“我时时想到的是,我们不仅要将每节课讲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带好,还要让我们的教学随着时代而进步。周围的学术环境在不断变化,儿科的疾病谱在不断更新,我们必须随之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适应时代的需求。”汪受传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近10年来,他和同事在不断新编纸质教材的同时,又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用于中医儿科学教材,编制了一批视听教材、CAI课件,特别是在2003年完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儿科学网络课程》,运用了文字、音频、照片、录像、动画等多种传播形式,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汪教授在中医儿科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近40年,倡导“建立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材体系”,他为当代中医儿科高等教育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成为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典范,他也成了中医儿科唯一的“国家级教学名师”,他带领的团队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医儿科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儿科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谦谦君子,厚德载物。”汪受传是同道心中的学者大家、学生眼中的师表楷模。几十年来,汪受传已记不清受到国家、省、市等部门的表彰奖励聘任有多少次。众多金光闪闪的奖章、大红印章的奖状、各级组织的聘书都被他收入了箱底。他经常说:“做人要活得实在点,不要图虚名”,“教师的成就感来自学生成才,医生的成就感来自患者病愈。培育英才、普济众生,就是我们人生的价值体现。”(戴启刚)

首发:

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5月1日6版)

发布时间: 2017-05-02  | 通讯员: )  | 责任编辑:  | 浏览次数: 50  
[ 回到顶部 | 回到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