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媒体

【南京晨报】史上最全“中华医方”面世


屠呦呦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使得中国古代方书文献引来世人瞩目。记者昨日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悉,该校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孙世发教授主编的《中华医方》正式出版,收载方剂八万多首,是迄今为止内容最新、信息最全、收方最多、分类最详以及临床实用性最强的中医方剂类书。

75斤书里收录了8万多药方

《中华医方》全书共12册,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列伤寒、温病、内科、妇科、儿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眼科等类别,以病症为篇目,收载方剂88489首,篇幅2800余万字。该书填补了明代《普济方》问世至今620余年以病症列方之大型方书的历史空白。

记者昨天看到,这套全书厚厚一摞,分量沉甸甸。“称了一下,有37.5公斤。”孙世发介绍,书的原稿更重,单面打印,字号也大一些,加起来恐怕要接近100公斤。

为了这部全书,孙世发他们从最早的《黄帝内经》开始,遍寻散落在不同时代的古代方书,前后共翻阅了2000本文献,投入90多个专家,耗费10年时间,终于完成这部鸿篇巨作。除古方外,此书还收载了1986年到2008年的新方,比如专治脂肪肝的药方等,大约5000多首。

没有经费10年编纂而成

记者了解到,南京中医药大学此前已编纂出版了《中医方剂大辞典》,该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中医方剂学著作,但因为以方剂为单位,难以根据病症搜索药方,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能否编纂一部以临床病症为纲的方书,既有工具书的性质,又有实用性呢?孙世发2002年就着手开始准备, 2005年正式启动了编写工作。与其他几部大型医学工具书编纂不一样的是,《中华医方》启动时没有立项,没有经费,没有固定的编写团队,这对孙世发以及他的“临时团队”是一个严峻考验。

在编书期间,孙世发除了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外,不参加任何会议,不申请任何项目,不带研究生,全身心进行编写工作。团队里的小伙子、小姑娘们,都把十年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部书。直到2015年,《中华医方》正式结集出版。

糖尿病类似古代“消渴症”

“古代和现代的很多病名不同,这给编写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编纂团队的李崇超老师说,现代有些病症的名称,在古书里找不到,比如糖尿病,和古代的“消渴症”类似,但又不完全等同。又如古代的“肝实证”,可以对应现代的高血压、中风、黄疸、肝炎、脑血管病变等多种病症。有一些病症,不同时代叫法也不相同。

“还有中西医病名也不一样。比如中医里的哮喘、气胀,和西医的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有交叉。”李崇超说,这些病都需要区分、归类,对编写人的文献功底和临床功底是很大的考验。

治感冒不同时代方法不一样

孙世发团队发现,对于一些病症的治疗,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方法。如感冒,汉唐之前的方剂大多以辛温解表为主,即以去寒为主,后世的方剂则出现了大量辛凉解表的方剂,即以清热为主,表明对感冒的治疗方法在进步,开始区分感冒的起因是风寒还是风热了。再如黄疸,汉唐与明清治疗的方药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差别。

这部书还收集了一些食疗方、养生方,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比如双耳汤(黑木耳加白木耳)可以降血压降血脂,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以驱寒。通讯员 刘丹青 记者 王晶卉


首发:

南京晨报(2016年1月22日A10版):

http://njcb.jschina.com.cn/mp3/html/2016-01/22/content_1366894.htm


发布时间: 2016-01-22  | 通讯员: )  | 责任编辑:  | 浏览次数: 56  
[ 回到顶部 | 回到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