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运动处方结合中医外治法,仅仅两个月,就解决了困扰我两年的头晕乏力、行动迟缓、动则喘促问题!”不吃药,而是通过运动、饮食、针灸的配合,23岁的邹女士感慨全新的治疗模式让她脱胎换骨,更让她重新认识了中医药文化。
继我市成功入选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后,10月,作为首个省会城市中医药立法的《南京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获批通过。这部法规于11月16日起正式实施后,将为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从全国试点到省会城市全国率先,南京中医药发展中,一个“新”字成为亮点。中医药技术、人才培养、科技的种种创新,不仅让南京在全国脱颖而出,更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享受到中医药创新带来的优质便捷服务。
创新驱动 为南京特色中医药发展插上翅膀
传承与创新,是加速助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一对翅膀。在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上,新技术转化、新人才培养、新科技落地……南京以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创新,努力助推具有南京特色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满足多元化的中医医疗健康需求。
新技术,百年医派传承有了活态转化利用
小儿咳一声,父母紧张十分。“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增多,是南京的明星制剂组合‘咳嗽三宝’带来了安心。”家住安徽的郑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此前慕名带孩子来南京市中医院就过诊,这次他在家通过互联网医院复诊,就收到了“咳嗽三宝”明星制剂——杏桔合剂、桑杏合剂、咳嗽合剂,缓解了孩子的咳嗽症状。而据互联网医院数据显示,这三款南京明星制剂的名声,在全国也响当当。
名声大振的南京中医药制剂,不只有“咳嗽三宝”,更并非近期才名闻全国。
自古文人荟萃、文化兴盛的南京,更是医家辈出、佳话累牍、延续千年的医学圣地。
中医大家葛洪、陶弘景、李时珍在此行医采药,金陵医派与吴门医派、孟河医派、龙砂医派等中医学术流派各具特色、声名素著,而以“金陵四大名医”之首张简斋所形成的金陵医派传承至今。“咳嗽三宝”中的桑杏合剂,就传承至金陵医派的儿科大家陈寿喜之手。
南京的中医大家们站在中医药文化的厚土上,传承金陵医派的智慧,也创新发挥出“南京力量”。“医院成立了‘金陵医派研究院’,专门发掘整理经典方子、研究金陵医派古籍,也努力通过技术创新,积极推进金陵名医验方向制剂转化。”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一年该院就确认了20项拟转化的名医验方,申报院内制剂。
6月,我市制定并印发《南京市医疗机构中药传统制剂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专项经费,积极推动我市金陵医派经验方的挖掘、整理、研究及转化利用。从105首经验方中,经专家多轮遴选,最终确认2023年度市财政资助医疗机构中药传统制剂研究项目共61项,使用范围涵盖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临床专科。
“该项目的实施,为开展高水平技术创新、新药转化提供内生动能及基础,并提高金陵医派传统中医药资源的可及性、便利性与实用性。在金陵医派活态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发展进一步满足患者需求。”市卫健委中医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人才, “名医”不仅治病还能药渣炼“金”
“从医学生的视角提出问题,再以工科生的创意去解决。我们用机器人把针灸带上国际舞台,让中医和世界对话。”在2022年度江苏省“最美大学生”评选答辩现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徐天成以医工结合创新模式研发的智能针灸机器人项目征服了现场评委。
市卫健委介绍,名院、名科、名药、名方均建立在名医的基础之上。国医大师5人、全国名中医7名、岐黄学者6名、全国中医师承指导老师58人、省名中医(中西医结合)155人……南京的“名医”战略,不仅探索构建开放式人才培养平台、实施“南京市中医药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招引协同分层培养,更在高等院校中,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推动实现中西结合、传创结合、医药结合、研用结合,创新培养人才。
发展中医,“中”是根本、是主业。“从大一入校,我们就为学生设置了‘全员全程导师制’模式,将课堂搬到诊室、病房,在教学实践各环节中都设置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训练模块,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判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巩固中医思维。”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狄留庆表示。学校融通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创建中医学部、附属医院教学联盟等医教协同育人共同体,优化“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国医大师”分级领衔的师承教育体系。
“我们强调的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人才链。”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吴啟南表示,“依托中药学学科优势,我们组建了一支高层次的校内外产业导师、科学家导师、临床中药学导师团队,搭建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平台,着力锻炼学生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方法与技术诠释中医药传统理论思维、解决中医药产业关键问题的能力。”
在药学院本科就读期间,李国庆负责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药渣炼金术”,成功从中药药渣中筛选出高抗逆性产纤维素酶菌种,通过组合生物转化技术将药渣转化为高值产品,相关成果已在有关企业得到应用。
“丰富建设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中西医复合型人才队伍,分类推进构建‘院校—师承—多元’的中医药骨干人才模式,并筑牢基层,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和渠道,针对性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供给。”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立体化的人才培育为南京中医药传承创新点燃了动力引擎。
新模式,成果“落地开花”加速产业集群
“此前3次手术也没能解决问题,这次术后不仅疼痛缓解,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了!”年过五旬的钟先生通过加入中医药理念的主动灌洗引流技术,享受到市中医院肛肠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研创新的落地转化果实。这次手术不仅让钟先生减少了80%的疼痛,更有效促进伤口的愈合速度,比同类手术提前两周。
中医药发展中的“高科技”,推动了高质量的中医药诊疗服务,也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加速度。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资源全产业链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剧。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带领团队不断破解制约中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问题,通过对20余种大宗药材生产过程副产物的潜在价值挖掘和高值化利用,形成了再生资源性产品,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药材生产效益,实现了中药资源产业从传统的线性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开拓和引领了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的新领域。
市卫健委表示,从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到江苏中医药产业研究院、中医临床生物样本资源库、肺外结核生物样本资源库、南京市中医肛肠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我市积极打造多学科融合、多资源共享的中医药科研创新平台,构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创新平台为主要支撑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协同高校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促科技成果“落地开花”,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医药产业集群,惠及长三角地区的更多患者。
深度融合 高峰引领服务网,让中医深入生活
传承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在南京,中医药发展也越来越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一批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区域医疗高地,不仅带动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创新服务模式,也在全国范围内发挥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
认识佳佳(化名)的亲朋好友,都惊讶于近半年来这个15岁花季少女的变化。1.7米的身高,从此前100公斤到如今的60公斤,修长匀称的身材让佳佳拾回青春的自信。变化,要从她来到省中医院妇科求诊说起。
“虽然在青春期,但因为肥胖不仅导致身体出现闭经等问题,更让她产生自卑甚至自闭的心理问题。”佳佳妈妈向记者回忆,“此前不少医院治疗孩子的闭经,会通过激素,但这让我们担心给孩子身体带来副作用,且可能对孩子以后的生育能力产生影响。”得知省中医院拥有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少儿妇科,佳佳妈妈带着女儿慕名来到省中妇科任青玲主任的门诊求诊。青春期月经病中医一体化诊疗平台上,佳佳通过饮用中药制剂、参加独特的“生活方式门诊”,一站式的服务让她没多久身体就发生了变化,同时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佳佳的转变,只是省中妇科全年60万门诊量中的一个缩影。从青春期、育龄期到更年期,省中妇科MDT团队的一站式服务,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深入日常生活,为女性全生命周期护航,中药饮片、中医诊疗设备及中医技术使用率在本专业国家重点专科中位居前列,形成有中医特色的妇科重点优势病种的临床医学中心。
包括省中妇科在内,南京拥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6个,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7个;截至2022年底,南京地区共有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422家。目前,在南京不仅有中医医学高峰,更建成以省市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区级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科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为网底,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补充的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让市民的日常生活与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紧密相连。
发展趋势 中医上网入“云”推动智慧医疗
传承创新全国试点、率先为中医药立法之后,南京的中医药将如何再次推进高质量发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而数智导航将推动中医智慧医疗新趋势。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对促进中医药标准化、智能化、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探索南京中医药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化+中医药’,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南京中医药事业的基础优势,促进南京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产业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已经在积极探索与尝试。
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医生开具中药处方后,通过智慧中医云平台流转到设立于市、区中医院的云药房,在这里完成中药煎配,并在24小时内由专门的物流公司送到家中。一张处方上网入“云”,目前,南京已有多个区市民享受到更为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让百姓少花钱看好病,在家门口享受大专家的处方。南京这样的中医智慧云已在全国推广,而未来,智慧中药房的服务模式与范围将更加广泛。
鼓励各家中医医疗机构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开展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一体化的智慧中医医院建设,研发应用中医电子病历、名老中医传承信息系统、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中医药特色系统;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推动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这样一个中医智慧云体系,将从更多方面为南京市民打造数字化健康平台。
“数智领航的中医服务是载体,中医药的开放发展,更是促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推进中医药走出国门,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民众。”市卫健委表示,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至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治疗人数达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中医药振兴发展正当其时。而南京也正丰富传承创新载体,拓展文化宣传、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助推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为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来源:南京日报 2023年11月2日 A7版
http://njrb.njdaily.cn/html/2023-11/02/content_57_115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