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多维融合”积极探索面向“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与教学融合。开展“本科教学大讨论”,系统设计本科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改革措施和规章制度,成立本科生院,将本科招生、教学、德育等职责融为一体。不断创新德育方式方法,规范形势与政策课,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时俱进,与学生专业学习、个人发展相结合,不断提升课程吸引力和实效性;扎实推进“烛光导航工程”,促进专业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学生工作队伍交流,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
选拔与培养融合。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顺应交叉学科融合发展趋势,不断打破学科界线,提高大类招生和培养的力度,建设优质课程体系,努力保障学生选择课程自主权。建立和完善校内转专业和拔尖人才选拔制度,让所有新生入校后规范、有序、便捷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让一部分优秀学生通过选拔进入“弘毅学堂”,强化创新人才培养。依托医学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立足学科研究前沿,对接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打破专业限制,开展研究生阶段的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
课堂与实践融合。引导学生将课本上、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创新创造中,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与校外企业共建高质量的实践教育基地,涵盖新闻、遥感、测绘、土木、生物等多个学科。打造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出资2800万元建设了6200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成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学科竞赛训练、科技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的公共平台和“三创”教育成果展示平台,首批有51个团队、400余名学生入驻。
线上与线下融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录制优质慕课课程40门,鼓励师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精彩课件、微课程、精彩案例开发等探索,推进实时化、定制式的学习模式。加大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创业相关教育的投入,开设相关课程,支持社团组织赛事与实训,组建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智能汽车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