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无数医者用以自勉的话,而在前段时间学校举办的“我的老师最有范”活动中,这句话被很多学生用来形容来自第二临床医学院的“暖男老师”张宏如。
“引导学生度过最快乐的大学生活”
张宏如是我校第二临床医学院的老师,教授《针灸学》、《针灸治疗学》,以及一门选修课:《民间针灸疗法》。《民间针灸疗法》是学校最抢手的选修课程之一,除了生动实用的课程内容,张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人格魅力也是学生们争相选择这门课的原因,有同学用“三尺讲台通天下,一支粉笔谱春秋”来形容课堂上的张老师。教学过程中,张宏如老师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比较要求学生去记忆所学内容,张老师更倾向于教会学生们如何去更有效地学习。所以,张老师讲授基础课的第一件事,就是讲目录,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书本内容;第二件事是讲方法论,教学生如何使用知网等信息检索渠道;第三件事是教学生做PPT,教学生提纲挈领地归纳学习内容。体谅到医学类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张老师将讲课的PPT和自己学生时代的笔记相结合,常以表格的形式比较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视班级大小和教学进度,张宏如老师会留时间给学生小组自主研究学习,学生讲解,其间他点评提炼,这样既能让他看到学生的视野,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讲课有技巧,相处无压力,沟通有收获。学生们都喜欢这样的老师,学生时代的张宏如老师也不例外。现在走上讲台的他,也努力做到“自己所喜欢的老师”的样子。在评比活动中,“和蔼可亲、谦虚内敛、细致严谨、乐于助人、富有耐心……”学生们不吝溢美之词地推荐他。张宏如老师在我校学生评教评学中多次获得全校第一名,今年又获得首届杏林教学奖。他所带的班级不仅成绩优异,还多次在国家级的比赛中获得奖项。“因为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所以感觉老师要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学生的优秀。”除了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走下讲台的张宏如老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暖男”。他时常用自己的经验治愈学生初入大学时的迷茫,治愈他们生活中复杂动荡的情绪,治愈他们对未来的彷徨。面对刚入大学的新生,张宏如老师反复告知“医学生精力应重点放在学习上,学生社团择优而选其一即可”。毕业前也是一个迷茫期,张老师建议同学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灵活处事能力。张宏如老师分享了自己应对迷茫期时的诀窍:“假设自己身处十年后,回过来看,曾经的迷茫都不过如此。”
为了帮助自己的学生少走弯路,顺利度过人生中最快乐的大学时光,张宏如老师一直视学生为朋友,给予他们学习上、生活中的各种指导,学生的集体活动他也会积极参加。极具亲和力的张宏如老师也渐渐地就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暖男”。张宏如老师还打趣道,在冬天“暖男”这个词听着很舒服,到了夏天自己就得变身为“凉爽男”。
“能帮助、治愈他人是个幸福的过程”
除了课堂教学,张宏如老师还在学校汉中门校区的国仁堂出诊,因为张老师擅长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浮针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疏筋通督”整脊治疗、妇科病、脾胃病的针灸汤药结合治疗,包括在亚健康状态防治、埋线减肥等方面都有所建树,所以有很多人都慕名来找张老师治病,半天的门诊量能达到50多人。临床做了许久,张宏如老师深刻体会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许多患者会畏惧针灸,张老师亲和的三言两语及对临床充满自信的气场便打消了患者的顾虑,而他的过人指力,能在治疗时快速、轻巧地治疗患者的病痛。此外,张宏如老师一直秉持着一个信念——上医少涉,不药而愈,很多疾病用尽量少的干涉手段,用非药物疗法即可解决,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人体对抗疾病的自愈力。亲和的态度,总是为患者着想,加上娴熟高超的技术,“针道自然”——使得张宏如老师很受患者爱戴。
课堂上授课,课堂外出门诊,虽然忙碌,一直豁达乐观的张宏如老师仍然积极投身于各种义诊活动中。近几年,张宏如老师参加各类志愿活动100余场,2014年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他始终认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按照马斯洛的理论,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就是一种自我实现,自己也能得到一种满足感、幸福感。”今年七月,张宏如老师加入了学校前往贵州月亮山支教、义诊的队伍,到那里用浮针疗法有效治疗了近三百例因繁重劳动落下病痛的村民,感慨基层落后医疗现状的同时,张老师主动联系了当地县中医院,举办了生动讲座及手把手的实用临床技能培训,教授当地医生软组织伤痛防治机理及实用技术。而在那里,张宏如老师也体会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医患沟通”。他在微信状态里写道:“义诊的民众超级淳朴、羞涩……他们喝酒、聊天、唱山歌,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我们哪里是来义诊的,我们是过来被治疗的”。
“中医药发展传承,科普很重要”
2009年硕士毕业后,张宏如老师先是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评估中心工作,两年后转到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临床教研室担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在这期间张老师也没有停止过专业学习的脚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师承于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
一直追寻前辈足迹、潜心于传统中医的张宏如老师对社会上热议的中西医之争有自己的看法。他借用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科学和艺术在山脚分开,在山顶汇合。”来形容中医、西医之间的关系。“其实中医和西医何不似此,两者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而非对方。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生命体是一种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物质系统,因此有必要建立中西医整体医学及其方法论,这是世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中西医会在山顶汇合。”
科普,是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了解浮针疗法,除了临床带教、作客上医网、在各类大讲堂开讲、在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纸媒撰文、在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开讲,张宏如老师还借助普及率极高的微信,和同仁一道做了一个公众微信号——张宏如脊柱养生,通过归纳患者的共性问题,推送精选的实用文章,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脊柱相关疾病及各种慢性病的养生方案、更好地了解中医,并能够通过一些非药物疗法改善自身健康状态。张宏如老师倾向于选择经得起推敲、生动有趣而又实用的内容,比如同样是讲解八段锦,张宏如老师选择的《Q版八段锦》,配上他自己编写的国家统编教材《中医功法学》中相关权威练习方法就更受读者的欢迎。
“博学多才、讲课生动、幽默风趣,他是老师中的暖男;善于倾听、耐心讲解、悉心治疗,他是针灸医生中的暖男。”这是学生在“我的老师最有范”活动中对张宏如老师的评价。教师和医生,都是需要无私奉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的职业,张宏如老师兼具其二,也乐在其中。无论是在奋笔板书的三尺讲台上,还是在帮助患者缓解病痛的诊疗室,张宏如老师始终如一,用自己的博学去引导他人,用自己的医术去治愈他人,用自己的温润去感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