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要闻

我校基础医学院科研成果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发表

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转化系统生物学和神经科学及中医脑病重点实验室陈刚教授研究组在新一代中医药抗抑郁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以Involvement of normalized NMDA receptor and mTOR-related signaling in rapid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Yueju and ketamine on chronically stressed mice为题在2015828日出版的《ScientificReports》上发表,《ScientificReports》是Nature出版集团所发行的学术期刊。

陈刚教授研究组在《ScientificReports》上发表的论文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悲观、睡眠障碍,严重者常伴有自杀念头或行为为特点的情志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性和致死性。现有的抗抑郁西药大多作用于单胺递质系统,作用谱有限,往往起效慢,需要几周后才显示效果尤其对于伴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不利,以氯胺酮为代表的快速抗抑郁药物已成为国际上下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究开发热点

陈刚研究组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发现,传统复方越鞠丸具有快速起效抗抑郁特点。越鞠丸由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首创这篇以唐娟娟和薛文达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给出了详尽的实验证据支持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快速性和持久性,效果优于氯胺酮。此研究应用模拟临床慢性抑郁模型小鼠发现单次给予越鞠丸2个小时后,越鞠丸可以产生与氯胺酮类似的缓解快感缺失的症状,体现出抗抑郁的快速性。重要的是,越鞠丸缓解快感缺失的功效可以持续到第6天,比氯胺酮长。越鞠丸也恢复了抑郁样小鼠的体重,比氯胺酮增加得多。这些指标都提示越鞠丸的抗抑郁的效果优于氯胺酮作用的方面。

另一方面,此论文也系统地检验了该作用的分子神经机理。重点检测越鞠丸影响神经可塑性的分子信号通路的假设。首次发现,越鞠丸和氯胺酮都抑制了情感中枢前额叶皮层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NMDA亚单位NR1的表达,而越鞠丸表现出更持久的抑制作用。越鞠丸也改善了抑郁样小鼠中受损的Akt-mTOR通路,产生比氯胺酮更持久的选择性增强Akt信号的作用。这些机制性研究提示NR1和Akt作为重要的治疗靶点,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及其它应激相关性精神障碍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通过系统的实验该研究确立了越鞠丸的快速持久抗抑郁作用与该研究组临床初步研究结果相一致A role of Yueju in fast-onset antidepressant action o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serum BDNF expression:a randomly double-blind,fluoxetine-adjunct, placebo-controlled,pilotclinicalstudy

http://dx.doi.org/10.2147/NDT.S86585)。氯胺酮作为静脉麻醉药,副作用和成瘾性成为大规模临床应用的障碍。此系列研究提示越鞠丸在临床上作为快速抗抑郁治疗的一个选择,揭示了快速抗抑郁作用新的机理,为拓展传统中医治疗抑郁症情志疾病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发布时间: 2015-08-30  | 通讯员: 基础医学院 )  | 责任编辑:  | 浏览次数: 1398  
[ 回到顶部 | 回到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