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导师培训工作会议在金陵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处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评估委员会秘书长林梦泉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蒋建东教授、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研究中心主任廖文武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建伟教授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报告。胡刚校长、王长青副书记、副校长、徐桂华副校长、孙志广副校长、原副校长蔡宝昌教授等来自校本部、各附属医院、各兄弟院校及科研院所近600名研究生指导教师齐聚一堂,交流研究生教育改革新政策、新做法,对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建言献策。大会由研究生院张旭院长主持。
会议现场
南京中医药大学胡刚校长讲话
胡刚校长在大会讲话中强调,研究生教育对于学校学科建设及整体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指导教师是决定研究生教育质量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各位导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思考如何带领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如何把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要借助这次培训工作会议的良机,认真学习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政策和兄弟院校先进理念,深入探讨和交流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升研究生学业指导和教育管理水平,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实现传承、创新与超越。
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处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评估委员会秘书长林梦泉研究员作报告
林梦泉处长围绕“研究生教育学科与学位论文质量检测”主题,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和学位论文质量检测的新标准,重点解读了今年国家学位点评估新政策,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学位点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及新政策的实施对于高校开展学位点自我评价工作的要求,为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学位点自评工作指示了新的方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蒋建东教授作报告
蒋建东教授和导师们探讨了如何带领研究生建立追求真理的核心价值观;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事业理想;如何保持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如何指导他们正确地面对成就与挫折。并以“育人为先:文化与科学”为主题,阐释了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为师之道,引起了在座导师一致的共鸣。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研究中心主任廖文武教授作报告
廖文武教授以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为基础,做了题为“深化内涵建设,提升培养质量”的报告。廖教授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一至五届评估委员会委员,对研究生教育教学有着深入的思考。他对于复旦大学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化培养过程管理,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讲解,启发了导师们创新与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建伟教授作报告
周建伟教授介绍了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细致解读了南京医科大学双向接轨培养模式、MOOCs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研究生科研记录全程管理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创新,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旭院长对我校研究生招生制度、培养举措、学位授予制度、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进行了解读,并表示通过研究生院与全体导师的共同努力,必将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我校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全体导师认真聆听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