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丰富我校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加大学生的历史文化积淀,促进青年学子人文素养的提高,2012年5月7日晚,由第十九届青年文化节主办,经贸管理学院学生会承办的“杏林春雨书飘香”系列讲座第四讲于大学生活动中心107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特邀了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谢世诚教授做了题为《晚清吏治思想与实践的现代镜鉴》的讲座。第一临床医学院学工办胡士平老师出席了本次讲座,经贸管理学院学工办郑贵宝老师出席并主持了本次讲座。

谢世诚教授是当代知名清史研究专家,其对晚清吏治及晚清思想家的研究引起学界广泛关注。讲座伊始,谢世诚教授从宏观上阐述了传统社会中吏治的概念、必要性及意义。在皇权统治的客观要求和儒家理念的深厚影响下,“忠君”和“爱民”长期成为吏治的最基本的要求,前者关乎政治立场,后者则是实施要求,这对促进传统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统治者单纯的“德治教化”和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人格及仕途追求并不能保证吏治的清明与效率,就晚清政府来说,在吏治方面就长期饱受贪腐、疲玩、胥吏之弊,究其原因则是体制之弊。清代制度性的卖官鬻爵、不合理的养廉体质和长期的监督缺失造成“德治教化”形同虚设。尽管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罗泽南及冯桂芬等为代表的思想家苦苦思索吏治整萧之道,其中罗泽南和冯桂芬等还突破性的认识到体制治吏的作用,曾国藩、左宗棠及李鸿章等大员更是在实践中大力整顿吏治,但以上士子大儒思想和实践并未根本性的突破传统窠臼。最后,谢教授认为,回顾并反思历史才能启发当下,照亮未来,在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总结古今中外吏治思想及实践的基础上,一方面强调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则充分肯定法治建设的根本性作用。这既是对传统吏治思想的扬弃,也在实践中使传统吏治思想得到质的变革与飞跃,使我们对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进程信心满怀。讲座尾声,谢世诚教授勉励同学们在大学期间要多读书,多学一些知识,尤其是不要忽视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历史,这样虽不能产生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却能帮助同学们懂得如何看待、分析问题,在人生中少走歧路,也使生命能更加润泽。
此次讲座积极倡导青年学子爱读书、读好书,促进书香校园的构建,并通过读书来了解中国历史,弘扬传统文化,开拓视野,促进我校学子人文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