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王长青副书记、组织部程革部长,吴勉华校长、教务处刘跃光处长,陈涤平书记、人事处车玮处长分别围绕“如何深刻领会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是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一讨论题”、“结合高等教育规律与发展形势,如何准确研判校情,明确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与要求”、“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科学人才观,以更大的力度和更扎实的举措推进人才强校工作”这三个讨论题进行了专题发言。
王长青副书记认为,我校的人才工作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和鲜明的特点,但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应进一步寻找,人才强校是关键点,落实到学校现状,应抓紧对三类人才的建设:一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基”、“提中”、“拔尖”应统筹考虑,二是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干部的校内、校际、校地之间的交流,三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人才的建设。他认为,只要大家凝聚共识、明确目标、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大开放力度,就一定能提升我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程革部长结合前一段时间自己在国外进修的经历,从全球眼光和中国角度,对比了美国与中国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一些政策和措施,认为,我校有光荣的历史,有诸多名老专家,在高等教育已进入国际化的情况下,应坚持人才培养走国际化的道路,促进我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刘跃光处长认为,通过对同类院校的广泛调研可以得出结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底蕴是深厚的,目前的不足是相对性的和发展性的。他提出,学校人才队伍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学发展是关键;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心要下沉;要形成良好的激励引导机制,评价重在形成性,成果要体现在可被证明的人才培养质量。车玮处长就明确人才的概念和人才的标准谈了自己的体会,认为我校应树立起以人为本、人才优先发展、人才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新理念,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构筑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高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评价和发发现渠道;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软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统筹推进管理和学工辅导员等各类人才建设,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吴勉华校长结合当前形势的发展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指出目前我校在人才工作方面依然存在的不足,并从引进人才的学科融合问题、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对中医药学术发展和培养复合实用型人才的不适应问题、教师对教学科研的精力分配问题、中医药人才国际化程度不足的问题等作了深刻的剖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保持较为合理的师生比例,优化结构;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杰出学科领军人物,以此带动事业发展;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年轻化要进一步提升,鼓励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指导和教育;不断改善学校的用人管理机制,把刚性用人机制与柔性用人机制结合起来,把“属于我”的人才和“能为我所用”的人才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使用、评价机制,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平台,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出成果。
陈涤平书记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发言,认为大家的发言对我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具有很多新的启示,对促进大家对人才强校战略的认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与在座人员共同回顾了科学人才观十个方面的重要理念,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对我校应该树立怎样的科学人才观,以怎样更大的力度和更扎实的举措推进人才强校工作谈了八点体会:一是要把人才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第一资源。我校经过58年的发展,已经到了学校发展历史的一个新的高度,但面对新的形势,能不能成为全国最好的中医院校?能不能成为一所走向世界的国际化的学校还有很长的路。我们只有靠人才,才能使学校迎来下一个60年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60年中位列前茅,引领时代的潮流,才能成为一流的高校。二是要把人才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动力。现在所有的高校都在发展,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依靠人才,只有引进和培养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人才,我们学校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跳跃式发展,这是必须的前提条件和要求。三是要把人才投资作为学校财力、物力第一位的战略投资。今后,我校的财力预算除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外,要第一保障的就是对人才的投资,在这个问题上,有关部门和领导要有高度统一的认识。四是“引进、培养、使用”人才要三管齐下。同时,对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同步抓好。这两支队伍同等使用,同等重要,要同等投入。五是要改革现有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工作的规划和科学的培养方案。六是要结合学校学科建设的要求,把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和人才团队作为今后一段时间人才工作的重点,打造人才高地。七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和标准,做好服务,要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人才。对专业人才不求全责备,要用其所长;对管理干部要求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开拓创新,勤恳奉献,率先垂范。八是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这是我党从革命战争年代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坚持的重要原则和法宝,是我们执政党地位之所以能够巩固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好,把人才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部门及相关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