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我校召开“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大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苏钢强、省卫生厅副厅长陈亦江以及省科技厅、教育厅、中医药局的相关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全体校领导、中层以上干部、各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高级职称以上专家、附属医院代表、产学研协作单位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段金廒副校长主持。
会上,吴勉华校长作了题为《加强学科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开启学校建设事业新航程》的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成果获得、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学校在学科建设引领、人才培养质量、学术高峰打造、人才队伍建设、学科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即将面临的形势,并对“十二五”时期我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和对策做出了部署。
苏钢强司长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她强调科技创新要做到“三知道”:一是要知道国家的导向,成果转化要有大思想、大联合、大项目、大平台、大胸怀;二是要知道行业需求;三是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科技组织要做到“三化”:信息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苏司长还介绍了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工作的九个方向:建立中医药项目库;保证重大项目的实施质量;建立以战略决策为核心的三级专家体系;完成局级课题改革;加强治未病的服务和开发;深入研究中医理论;中医方法与标准研究;推进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最后,苏司长希望南中医进一步认清肩上重任,把科技规划做得更扎实、更落实、更落地。
黄成惠书记作了总结讲话,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确立学科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不仅广大教师作为学科建设的主体力量要置身于学科体系之中,党政管理干部也要增强服务好学科的意识和本领。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学科的发展定位,包括了学科的平面发展布局、立面发展水平以及它们间的关系,运用“顶天立地”的基本战略和“殊途同归”的技术路线,坚持政产学研协作发展,全面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三是要进一步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根据学科建设的内在需求,在制度政策、人才队伍、科技平台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化配置,努力实现学科建设的科学发展。四是进一步弘扬卓越的大学精神,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的精神动力。
大会还对张旭、王旭东、段金廒、李祥、李念光五位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会上,获奖代表药学院李念光博士、优势学科带头人代表蔡宝昌教授和刘沈林教授、优势学科建设依托单位代表第一临床医学院汪悦教授、非医药学科代表人文社科部张宗明教授以及合作园区代表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窦立华主任分别发言,对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具体措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受表彰的五位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李念光、李祥、段金廒、王旭东、张旭(从左到右)
这次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是对我校“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的动员和部署,对于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办学综合实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研究教学型中医药大学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