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校地联合,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7月17日下午,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黄岩区授牌成立,为深化实现校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谱写出崭新篇章。
为保护饮用水安全,一直以来,长潭水库库区严格限制产业发展,如何能做到既保护好环境,又能带动农民增收呢?2018年,区委区政府在反复调研之后,招才引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谈献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五年多来,黄岩区利用低效用地、坡耕地和林地资源,打造“一区、二园、三中心、七特色”为重点的环长潭湖“黄岩地产特色中药材产业带”,到202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5394.5亩,产量221.5吨,产值4505万元。
“黄岩已形成了生产型、观光型、综合型等三种类型的基地,构建了露地栽培、设施栽培、林药复合经营等种植模式,有了一定的区域优势,但仍然存在中药材产业专业人才紧缺带来的技术规范难以形成,产品质量和产量不能保证,规避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有限等难题。”在当天的授牌仪式上,谈献和教授围绕黄岩中药材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等发表真知灼见,面对不足直言不讳,并提出了一些可行对策。
这番话说到了中药材种植户的心坎上。“无论是中草药田间管理、采收,还是收获以后的加工、质量把控等环节,都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做支撑。”在头陀镇种植170多亩白及等药材的解良森说,黄岩药材种植起步晚,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尝试,以前他在选址、买种子、采收等节点,首先想到请谈教授把关。
“黄岩中草药发展到一定规模,各方面都需要专业的指导,要有一支像谈教授这样的专家人才队伍服务。”解良森说。
为此,这个夏天,通过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方式途径,黄岩区开启了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新一轮合作。
“此次合作为中草药种植教学实习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更多中草药栽培人才,开启校地全方位合作发展的崭新篇章。”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解崇斌说,使优质高校资源下沉到基层,实现资源共融、优势互补,共同为今后更加深入长久的合作建立坚实的基础,也惠及更多药农。
“我们从今年开始,以后每年都会在这里开展社会实践课,并在老师指导下对当地中药材发展提出想法。”南京中医药大学“炎黄橘井”实践团成员方俊表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更多是理论知识,而对中药材的种植实践却有短板,这恰恰能与黄岩药农形成互补。暑假里他们将走进黄岩田间地头,与中药材进行“面对面”交流。“我们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自己所掌握的中药材栽培知识与能力更扎实,以帮助药农解决更多的种植难题,促进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我们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方俊说。
接下来,黄岩区将不断加强对中药材产业人才的聚、育、留,通过加大对人才的培训、提高薪酬待遇、完善福利制度等方式,吸引更多有才华、有潜力的人才加入中药材产业。同时,通过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等诸多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训、科研项目等合作,为农业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我们将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大中药材种植、加工、康养等方面的发展和技术培训力度,着力培育出一批懂技术、能示范、善经营的农村中药材生产技术人员,为黄岩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杨益民说。
(来源:黄岩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