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下午,我校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60余名境外学生与老师共同参加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兔翰绘新春,民俗游乐会”春节民俗体验特别活动。大家一同听越剧、看杂技、学剪纸、写福字,共同体味中国新年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合影
此次寒假,我校共有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境外学生留校。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精心组织学生参与此次民俗体验活动,让同学们度过一个有温度、有趣味的寒假。
民俗游乐会上,年纪虽小却扮相大气的南青越小花班表演的越剧引得同学们阵阵喝彩,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情意绵绵的梁祝、悲愤满腔的许仙,中国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在小演员们精彩纷呈的唱腔中一一展现。
与南青越小花班演员合影
在精彩的川剧变脸、魔术以及柔术、顶碗、转毯等杂技表演中,绚丽的动作让同学们应接不暇,大呼过瘾。
良工巧匠非遗集市上,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在剪纸老师手中生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图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剪福字、剪新年兔,剪刀旋转之间栩栩如生的小兔子们跃然纸上。来自印度的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李玲同学将自己剪制的小兔子拍照发到家庭群,让家人一起感受中国春节喜气洋洋的氛围。
剪纸活动现场
在书法体验现场,学生们一笔一划写出一个个福字,切身体会中国的传统艺术,在新年写福字、写对联中感受中国人对新年寄托的美好祝愿。
书法展示
别致迷人的秦淮灯彩、富丽丰盈的绒花、甜蜜精致的吹糖,小小物件在非遗匠人手中大放异彩,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到每一位留学生心间。
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印度生辛铭禹表示,阔别中国三年后能一次看到这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简直大快朵颐,今后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文化。
非遗项目体验
为境外学生开辟中国文化第二课堂,带学生体验传统中国节日已成为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每年的固定活动。在活动中,师生共同体验新年文化,传统节日被赋予全新的表达形式,节日的幸福元素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走向更多海内外学生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