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原稿”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发布时间:2023-01-12 通讯员:种金成 (档案馆)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722

日前,国家档案局公布了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评选结果,我校申报的“《中药大辞典》原稿”成为本批入选的55件(组)档案文献之一,这也是江苏高校首次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项目。

1958年,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启动《中药大辞典》编写工作,在没有电脑和网络的年代,老一辈南中医人秉承“条条追根、字字落实”的原则,用一张张手抄卡片、一份份手写稿纸,汇成了千余万字的鸿篇巨著。历经近20年,在全国300多所兄弟单位、500多名专家学者协力参与之下,该书于1977年正式出版,1978年该书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至今,《中药大辞典》已先后印刷20余次,印数超150余万册。

《中药大辞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大型中药学工具书,全书分上、下册及附编三部分,共收载中药5767味,其中包括植物药4773种、动物药740种、矿物药82种、加工制品药172种,附有药图4000多幅,计有1000余万字。该书凝聚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长期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药学术的发展,系统总结了中医传统用药经验,填补了我国现代中药大型工具书的空白,成为当时中药辞典最高峰。《中药大辞典》是中医药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参考文献,在守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作为特定时代中药科研成果的印证,该书也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展现了老一辈专家学者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科研精神,对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精华、弘扬中医药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中药大辞典》编写过程中形成的原稿共计153卷,约45249页,几乎全部靠手写完成,原稿记录了每一味中药的编写日期、历次修订的时间、引用的参考书目索引、药物中文名英文名、基源、异名、栽培、采集、制法、药材、成分、药理、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宜忌、选方、图示,以及各编写小组对该中药的备注等详细内容,还对历次审稿人及相关说明等都做了详细的记录。《中药大辞典》各种经典版本的出版发行以及后期的修订工作都是以原稿为基础,是我国中药学史上具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珍贵参考文献。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级名录,收录具有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该项目启动于2000年,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抢救、保护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工作,为中国档案文献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和《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提供支持。2022年初,国家档案局组织开展了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根据江苏省档案局的有关工作要求,学校档案馆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充分研究讨论,最终确定“《中药大辞典》原稿”为申报项目。在充分挖掘校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馆藏档案文献,从主题内容、稀有性、系统性与完整性等角度深入阐述了“《中药大辞典》原稿”的价值和意义。该项目在通过江苏省档案局评选后报国家档案局进行终审,最终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