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交叉与创新的江苏中医流派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学发挥了卓越的功效,凸显了中医药在健身强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传承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广泛的社会需求。
中医流派是中医理论产生的土壤、发展的动力、传承的途径,也是中医药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典范体现,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精神符号之一,更是中医药学创新的驱动主轴之一,其对中医药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代中医学中的门类分科、医事组织、传承教育、著作刊物、学术创新等都可溯源于此。中医流派的形成、传承与发扬,显示了中医药学术的融合、交叉与创新。
江苏跨江滨海,运河川流,物庶民丰,人文荟萃,是中国古代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吴、淮扬、楚汉等文化多元交织,造就此地名医名著层出不穷,中医药底蕴极为深厚,史载从后汉到中华民国的江苏医家约有4150人,各种医学专著达3000多部,存世的著作约1000多部。这种中医药历史底蕴,与江苏中医流派纷呈,有交相辉映之势。
中医流派其类有三:一是学术流派。是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中医流派,于江苏则有薛立斋、李士材所倡之温补学派,明清之际吴有性及叶桂、薛雪创立之温病学派,近代以来又有力挽中国针灸学术危局之澄江针灸学派,皆是中医学处于关键发展阶段的大本大宗。二是世医流派。是因学术观点或诊疗技术世代相传而成的中医流派,江苏有苏州石氏伤科、南京丁氏痔科、无锡黄氏喉科、七子山顾氏、昆山郑氏女科、江南何氏、苏州曹氏等不胜枚举。三是地域流派。明清以降,江苏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繁盛之地,医家群聚,地域影响首屈一指。故又有影响更为深远的地域流派在此集中形成崛起,如苏常两郡之吴门医派与孟河医派,淮安之山阳医派,锡邑亦有澄江、龙砂之号。一时江苏中医学术之盛,冠绝全国。
如此广泛丰富的流派呈现,使江苏中医药流派迥异于其他诸地。数百年来各派各家,学说著述未尝辍止,医人代有传承。近代以来,他们不仅于灰暗时代扛起抗争的大旗,更在学术与传承上寻求变革之路,播下中医教育的种子,使从江苏走出的中医人才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中医事业的主力。
江苏中医流派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长期得到江苏省市各级政府以及学校、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专家学者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有关中医流派的学术论文和著作,江苏各地建有不同形式和规模的中医药博物馆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十二五”期间在全国成立的64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中江苏省就有5家,分别是孟河医派传承工作室、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无锡黄氏喉科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吴门医派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澄江针灸学派传承工作室等。江苏省中医药流派工作室在全国数量最多,影响力也最大,很多研究成果成为全国中医流派研究的范式,并被推广。目前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筹办江苏省中医药流派研究院,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医流派文化的挖掘研究将更加深入,中医流派文化将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系南京中医药大学 陈仁寿)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第3版 2022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