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云:“三支笔”绘就立德树人鲜亮底色

发布时间:2022-01-19 通讯员: (杏雨网)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1048

徐建云,男,1962年12月生,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入校工作。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中医文史教研室专任教师,教授,江苏地方医学流派研究中心主任。曾获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称号,两次被评为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优秀指导教师金奖,2020年获得校首届“思正奖教金”优秀奖。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

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徐建云满怀着对党的高等教育事业的热忱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名专任教师。从教37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教书育人一线,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任务。他心里装着学生,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理念,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教书育人“三位一体”融入教学实践中,带着一颗赤忱之心,怀着无限真挚的情怀,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我最喜欢上徐老师的课,现在很难遇到像他这样基本不依靠幻灯片还能把课讲得这么生动的老师了。”朴素的穿着,和蔼的声音,靠一支粉笔在三尺讲台写意春秋的徐建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赢得了学生的由衷敬爱。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师魂。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从教的几十载春秋,徐建云总是认认真真备课,踏踏实实讲学。无论是安排在晚上的选修课,还是民族预科班的前期课,亦或是在夫子庙附近的盲校视障本科班课程,甚至更远的泰州校区课程,徐建云一直任劳任怨,勇于承担,圆满完成,为年轻教师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课程思政润无声,七彩画笔绘蓝图

  徐建云致力于课程思政建设,率先在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开展了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他所负责的课程入选学校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在听课的学生中享有很好的口碑。他把思想启迪、知识熏陶和艺术享受镕铸在教学内容中,作为课程思政的杰出代表荣获我校首届“思正奖教金”优秀奖。徐建云作为评委,还参加了兄弟学院的课程思政授课竞赛,他认真听取每位老师的授课,并就有关问题作了直言不讳、有的放矢的点评,“课程思政并非思政的课程,界限要明晰,思路要清晰,在讲好本课程的同时把其中的思政元素天衣无缝地融会其中,真正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这才是成功的课程思政。”徐建云的见解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课堂上,徐建云潜心任教,实现价值引领;课堂外,徐建云将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第二课堂实践。他真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为学生开办讲座,如新生导航、中医文化、科协之路等,只要学生有需要,徐建云总是欣然答应,认真准备,每讲必成。他还经常接受学生采访,采访主题包括如大学生涯规划、就业方向的选择等。多年来,徐建云始终坚持做具体的一人一事的工作,每当学生遇到生活里的烦恼、苦闷与困惑来找他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开导,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真诚平等的交流,并教导学生主动化解、勇敢面对,他也因此成为了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徐建云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加强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的联系,以其坚定的政治立场、高超的学术水平、真诚的育人之心,赢得了青年师生的敬重。他的言传身教就如同手握七彩画笔一般,为青年师生描绘了五彩斑斓的未来。

笔耕不辍勤思考,一支钢笔守初心

潜心从教的徐建云一直坚持撰写文章,将所思所悟记录下来。这些文章里有对学生人生成长的指导,有对中医药发展的思考,还有对历史文化的感悟。相关论文、稿件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杂志》等各大媒体和期刊上;作为主创人员为《印象中医》撰稿;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五十篇;出版著作、教材和点、校、注的医著共二十多部;其参编的《中华民国大词典》于2003年获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评审一等奖。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徐建云始终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在习近平同志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孔子学院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召开之际,徐建云撰写了《领会讲话精神 做好本职工作》的学习心得,与“杏林师生温习语,岐黄仁术共传承”。平时,徐建云笔耕不辍,结合自身领悟撰写了多篇学习心得体会,如《语言文字的文化价值》《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思想的积极价值》等系列文稿。徐建云的真学真悟、真信真用,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写作育人,徐建云用他那支写作的钢笔坚守着育人的初心。   

https://mp.weixin.qq.com/s/sED2at_UQj4Y3vtl3puV8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