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赵杨: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医之道

发布时间:2021-12-30 通讯员: (杏雨网)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368

“学中医就得有钻劲儿,钻研得深了,就会有所感悟,治病也能得心应手。”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赵杨致力于中医脑病学研究30余年,他用精湛的医术为很多患者缓解了病痛。

谈及走上中医路的原因,赵杨回忆,小时候,他曾被身上的脓疮折磨得苦不堪言,“吃了很久的消炎药也不好,却被当地老中医的膏药治好了。”由此,赵杨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他下定决心走上了学习中医药的道路。

在大学期间,赵杨经过系统学习,系统掌握了中医药理论知识。毕业后,他到南京市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这一时期,他有幸跟随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永年等学习中医临床诊疗。赵杨回忆:“那时年轻,学了一肚子知识,却不知道怎样临证。通过跟老师门诊,摸索出了临证思路,更坚定了我学习中医药的信心。”

赵杨一直认为,中医药博大精深,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深入研习。他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医脑病学,在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中风、颤病等常见脑病方面颇有心得。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临床疗效。”赵杨说,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辨清疾病类型,还要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整体调理患者身体。他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肾阳虚衰、肝血不足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主要病机之一,以“温肾、养肝、熄风”为治疗原则,极大地提升了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80岁的刘大爷就是赵杨的老患者之一,3年前,他被确诊为帕金森病,不但手脚越来越不利索,还长期被失眠、便秘等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所困扰。第一次见到赵杨时,刘大爷已经被疾病折磨得处于焦虑状态,觉得活着没意思。赵杨经过四诊合参后,为他开具了中药。

服药半年后,刘大爷失眠、便秘的问题解决了,手脚颤动的症状也有所缓解,他的精神状态大为好转,专程来向赵杨表示感谢。

“看到患者康复,我心里很温暖。” 赵杨说,得脑病的患者中老人居多,能发挥自己专业所长帮助他们生活得更舒适,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普济苍生的中医之道。

除了醉心于临床,赵杨还致力于教学,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赵杨无论临床工作多忙,都会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传承是大事,要下功夫了解学生们学习中医过程中的问题,还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教学,帮助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赵杨说,希望将多年的临床经验传给学生,让他们少走弯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截至目前,赵杨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4名。(孙骏 龚淑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2月29日   第6版

  http://paper.cntcm.com.cn/bz/html/content.html?date=2021-12-29&pageIndex=6&cid=1&articleId=nv_kA34Bs-y25NqubTRP&articleInde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