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春工作照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药临床人才,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名中医……在众多光环之下,张晓春依然儒雅、谦逊,33年来,始终保持着对中医药事业的忠诚与不懈、对广大患者的敬佑与关爱。
工作、学习从来都是他的人生主旋律。张晓春用了33年的时间,描画出一名医者对学术能力的执着追求。无论是中医典籍、现代研究,还是中外文献,张晓春都孜孜以求,厚重的学习阅读积淀也逐步转化为他临证施治的力助。每一本经他阅读的资料、书籍都间夹着他随手书写的阅读体会,除了阅读,他还多次主动联系文献作者,交流自己的见解,以期同道之间相互阐发。
多年来,张晓春始终“霸占”着家里那几架书橱。妻子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的孩子没有能够被培养成一名医生,但却在爸爸的影响下,养成了坚持学习阅读的习惯,这可能是张晓春在孩子培养方面作出的最大成绩。”对于孩子,由于张晓春忙于工作,言传固然有所缺失,但身教的感召却让孩子理解了爸爸的坚持。对家庭、子女的照料上,张晓春其实可以做得更多,但33年的坚持学习,却让他成了更多家庭找寻幸福的依仗。
“敏而好学”是中国先贤对求学态度的要求,即使成了名重一方的中医专家,张晓春依然保持着学习的高度热忱,他拜入全国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刘沈林的门下,跟师抄方襄诊,认真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位初出茅庐的医学生。
尽管自身的业务工作相当繁重,张晓春依然挤出时间到南京跟师,往往是早晨天不亮就驱车赴宁,陪着刘沈林出完门诊后,午饭也来不及吃,又匆匆赶回医院工作。张晓春对学生说:“人命重于千金,这是药王孙思邈对所有医者的忠告。能把老师的临证经验多学一分,我就能够为患者多减轻一分苦痛。我待老师以诚,就是待病患以诚。”刘沈林听说了以后,端详着这位得意门生,说了三个字:“你很好!”老先生质朴的言语,却是对张晓春所有付出的最高褒奖。
作为一名重点学科的领头人,张晓春始终把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作为引领团队努力的共同目标。只有培育打造具备高水平诊疗能力的临床技术服务科室,看得好病,解决得了问题,才能真正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他领导扬州市中医院肿瘤中心,团聚着肿瘤内科、肿瘤外科、介入科、放疗科等各专业专家,积极推动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为重点,以临床疗效为检验标准,详细制定了6种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通过进修、学习、研讨等多种途径,保持对方案的动态优化。2014年,他又在肿瘤联合诊疗中心的平台上主持打造“全程化管理,一体化诊疗”的肿瘤诊疗模式,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规范、最合理的综合性治疗。医院也因此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19家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并多次在各级会议上做经验交流。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是临床科室内涵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张晓春始终坚持重点学科建设的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把国家级重点专科的建设标准作为科室的日常工作规范要求,在他看来,水到渠成地达成目标,要比“大干快上地挤进前列”更踏实。在他以身作则的带动下,全科人员团结一致,甘于奉献,人才队伍培养、诊疗方案优化、临床科研申报、业务总量提升等重点工作都他们的持续努力中稳步提升。2008年,肿瘤科创建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17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打响了扬州市中医院肿瘤科的金字招牌。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职业精神,铭刻在张晓春的血脉中,践行在他的行动中。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了患者的安宁和幸福,为了钟爱的中医药事业,他还将会做得更多。 (汤红芳 杨志云)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1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