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南中医”实践团以脚步丈量青春

发布时间:2021-09-27 通讯员: (杏雨网)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356

南京中医药大学以“青春永远跟党走,力行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围绕党史学习、国情观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中医药文化传播、疫情防控等主题,引领青年大学生组建实践团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乡村、走近群众,体察国情民情、关注社会发展、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以脚步丈量青春。

一场体察国情社情民情的深度感知之旅

7月中旬,南京中医药大学远志服务团第6次踏上学校研支团服务所在地——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开展一年一度的支医支教服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巴车上,团队师生高唱红歌行驶在平整的盘山公路上,40分钟后顺利抵达目的地归柳村,团员们脑海中那些关于上山进村困难的印象完全被颠覆。“我第一次跟团来是2015年,当时上山公路刚在修建,花了2个多小时才进村,颠簸的路面甚至磕坏了乘坐的小车底盘。这次再来今非昔比,亲眼见证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我真为这里的人们感到高兴!”参加过首届远志服务团的张瑜老师一路感慨乡村面貌的变化。

“脱贫攻坚”调研团成员深入村民家中探访,与超市、民宿老板对话,听驻村第一书记讲述村里兴办农业合作社、开发写生基地等脱贫举措,透过归柳村一窥贵州榕江县作为最后一批摘帽出列的贫困县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经调研,我们发现在这青山绿水的大山深处,大力发展教育仍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也因此更明白了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对当地教育促进的价值。这次回去后,我一定要申报下一届研支团”,科教兴国的种子在实践团成员成思杰心中种下,经招募选拔,目前他已顺利入选202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

围绕脱贫攻坚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健康中国战略、人口老龄化衍生问题治理等主题,南京中医药大学各实践团还对江苏省内何首乌、银杏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发展,以及“智慧助老”“关爱老年人记忆认知健康”“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医疗建设”等问题展开调研并提出意见建议。

一场发挥专业优势的倾情奉献之旅

持续了14年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农民健康百村工程”实践服务项目,今年在常州市洛河镇和贵州省黔东南榕江县同时开展,直接服务基层群众2500余人,再一次把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送到百姓门前。

盛夏时节,专家们走村串户开展义诊,针对群众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及康复问题进行科学指导,认真解答群众咨询的健康问题,如老是咳嗽要怎么预防、风湿性关节炎该怎么治疗等。在榕江县归柳村,学校骨科专家马勇在村委会义诊时,偶遇手臂吊着绷带的二年级男孩石求江,医生敏锐的直觉让他察觉到孩子的异样。经仔细询问、检查后发现,男孩10多天前摔伤后没有进行专业治疗导致高烧,病情愈发严重造成肘外翻,再不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终身残疾……在马勇的强烈建议下,男孩父亲才重视起来,归柳村第一书记亲自带男孩去县医院就医,避免了一桩因忽视而延误就医造成的不幸。常州洛阳镇居民听说有专家来义诊,一大早便来排队等候,一位村民说:“我今天专门来看脚踝的关节炎,中医专家能来到镇上给我们看病,实在太难得了。”大学生队员们热情接待引导着前来就诊的每一位群众,开展量血压、针灸推拿等特色服务。村民王奶奶在接受志愿者的推拿后,情不自禁地说:“感谢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们,有一个小姑娘给我做艾灸,灸完后我感觉脚上舒服多了。”

“南中医”各大学生实践团精心打磨中医药文化普及课程,采用“点单服务、送课上门”形式,在南京、苏州、徐州、连云港等地与社区合作,为暑托班中小学生送去中医药文化课堂。在南京市栖霞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学院实践团的学生们,还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了儿童编程课,“当得知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南京外卖小哥、快递员的子女们时,感到十分荣幸,为奉献者奉献,让我们的服务更有价值”,实践团成员这样分享自己的感受。

一场关注中医药发展的访古探今之旅

当前,全国上下正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南中医”学子不忘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历史使命,组建团队回溯历史、走访药企,为更好地担负重任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由学校的国家“双一流”学科中药学学科相关专业学生组成、包含90名师生的“薪火承药”实践团,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累计行程800多公里,实地走访了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江苏省15家中医药企业,一探现代中医药企业发展的路径和秘笈。

在南通,实践团实地观摩了精华药业国家级非遗项目王氏保赤丸制作工艺,“王氏保赤丸是清道光年间中医祖传九世秘方精制的传统中成药,它是重量极轻的微丸,60粒仅重0.15克。要从直径0.2毫米的母丸,经过66次上粉,最终形成直径1.5毫米的成品。从母丸到成品,仅增加了1毫米,却需要5天时间打磨”,在与非遗传承人周战的对话中,团队了解到药企传承古法的初心。“这里竟然一个工人都没有,都是机器人操作,长见识了!”扬子江药业龙凤堂中药产业园的现代化车间、天江药业的“云药房智能配送中心”,令学生们深受震撼,“企业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中药生产和服务融合创新,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的未来,也看到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中医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党旗下的中医药发展历程寻访”实践团,以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中医药发展历史为脉络,邀请全国名中医汪受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史锁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吴皓等19位校内外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传承人、见证者,通过线上线下直播访谈的形式,共话建党百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寻访活动涉足江苏、新疆、贵州、青海、甘肃5个省份,录制整理近500分钟的纪录视频。“我们在寻访专家的讲述里倾听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回声,才明白如今迎来的中医药发展大好时机是那么的来之不易,是一代代中医药人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耕耘、不断坚持的结果。”实践团李英淇同学这样说。实践团鲁臻同学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从多个方面感受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中医文化加深了认识,对中医药发展坚定了信念。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丁思喆)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9月27日 第6版

  http://paper.cntcm.com.cn:51126/html/content/2021-09/27/content_635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