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要闻

《群众》杂志刊发胡刚校长署名文章

日前出版的2021年第17期《群众》杂志(思想理论版)刊发了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我校校长胡刚的署名文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建设一流高等教育》。


全文如下: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建设一流高等教育

胡  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对其内涵作出了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设一流高等教育,必须大力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负时代重托,勇担时代使命,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教育、学习和生活之中,做好优秀精神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流的高等教育必须是中国化的高等教育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追求的体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华民族的命运从此得以改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宝贵的思想财富,也因之得以带领中国不断成长壮大,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教育教学是保证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政治方向的首要前提。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的要求。在新的时代征程上,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相结合,在洞察时代大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保障。

一流的高等教育必须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便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高等教育应始终坚守这份初心,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负国家和社会的重托。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潜力。新时代对我们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强调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要求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高等教育要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改变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来保障教育质量,加快“双一流”建设,办出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秉性所在,也是战胜无数困难的关键。高等教育要实现新时代的新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高等教育领域必须首先做好党建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高等教育治理的实际中,以思想政治正确来引领教育更好地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要,逐步实现教育强国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成果,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一流的高等教育必须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

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

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神圣职责。传播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铸就的各种伟大精神,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要将这些精神尤其是伟大的建党精神主动融入到教育教学内容和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青年学生将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方面,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断学习,为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做好学生求学路上的引导者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修养身心,严于律己,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思想上,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科研工作中,遵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潜心问道,坚持探求真理,传播知识。教学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的原则,处事公道,廉洁自律,自觉履行对社会的责任,积极奉献社会,用自身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作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学子是开启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中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青年一代的参与和付出。青年学子要始终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学习和奋斗的目标,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和平,当今时代牺牲生命的时候少了许多,我们面临的更多是思想的斗争和文化的渗透,青年学子身处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中,世界的开放、网络的便利让我们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作为时代最充满活力、思想最活跃的群体,青年学子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辨别能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同错误的思想作斗争。要始终坚定跟党走的信心,自觉向党组织靠拢,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多种途径进行理论学习,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其精神内涵,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脚踏实地的伟大实践中成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建设者和贡献者。

原文链接:

http://www.qunzh.com/qzxlk/qz/2021/202117/202109/t20210908_97017.html


发布时间: 2021-09-12  | 通讯员: 杏雨网 )  | 责任编辑:  | 浏览次数: 1480  
[ 回到顶部 | 回到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