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防疫志愿岗上忙不停歇,他错过了第一时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机会,这位2003年出生的志愿者叫朱俊宇,是被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录取的2021级新生,他说,“上高中时我就立下志愿,要成一名医生,第二天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很激动,也很自豪。”
刚核酸检测完,“火速”成为志愿者
朱俊宇告诉记者,7月23日,南京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全市开启了第一轮核酸检测,他按要求来到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下庙社区进行检测,当时望着长长的检测队伍和忙碌到没空吃饭的工作人员,他就在想是不是也可以出一份力呢。
当天下午2点他做完核酸检测后,就主动跟社区工作人员交流,表达了自己想要留下做志愿者的意愿,由于疫情突如其来,工作量陡增,人手实在不足,社区工作人员欣喜应允,随后朱俊宇便立马上岗开展工作。
引导待测的群众做好登记,检查行程卡、苏康码,带到检测区,最后再带他们到出口……来来回回,三伏天的酷暑,朱俊宇忙得全身是汗,衣服不知湿了几次。完成了2天的登记引导服务后,第3天,他还穿上防护服,戴上隔离面罩,成为核酸检测医务人员的助理,帮助加快核酸检测速度。
然而,由于朱俊宇未满18岁,之前没有注射疫苗。在得知导致此次南京疫情的是德尔塔病毒时,社区工作人员考虑到他的生命健康安全,“劝退”他回家。虽然只有3天的志愿服务,但他从早忙到晚,与同一起防疫的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也让他在服务社会中收获成长。
通知书送到家时,他还在志愿岗位上
“当时是23号下午,我接到电话,说大学录取通知书已经送到家了,但家里没人,我在岗位上,忙得走不开。” 朱俊宇回忆当天的情景说,他跟快递员沟通了一下,第二天再送。“我负责的工作首先要认真完成才行。”
朱俊宇说,他上了高中之后就立志做一名医生。当第二天,当他如愿拿到期盼很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终于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梦想,成为一名医学生。很激动,也非常骄傲,非常自豪。”
作为一名医学新生,虽然暂时无法像老师前辈、学长学姐那样奔赴一线,但是朱俊宇认为,他义无反顾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的这段经历,让自己不负青春韶华。
“我现在非常憧憬未来的大学生活。”朱俊宇告诉记者,他也在为未来的学习做充足的准备,“因为医学文献都是英文的,所以我基本每天都在背单词学英语,打好基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来源: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8月9日
https://wap.yzwb.net/wap/news/152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