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媒体

【中国中医药报】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囊读书会:五年夜话,百期书香

青囊,是一个书香扑鼻的词,也是一个药香扑鼻的词。因为,青囊既是指盛书的袋子,也是中医的别名。这一别名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曹操杀害前,将所用医书装在青囊中送与狱吏。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用“青囊”代指中医。后世的很多诗词中都提到了“青囊”。如唐代刘禹锡的“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还有清代吴敬梓的《移家赋》:“爰负耒而横经,治青囊而业医。”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群青年教师在学校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陈仁寿教授的带领下,为“青囊”这个词赋予了新的活力。他们以“青囊”为名组建了一个读书会——青囊读书会。

青囊读书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每两周搞一次活动。每期活动都选择一个主题,由一人主讲,然后大家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主题是丰富多样的——有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解读,有中医临床经验的分享,有对中医文化的认知,有对中医政策的解读,还有一些对传统文化的探讨……

这些主题,有的十分前沿,有的十分古奥,有十分有趣,有的十分“烧脑”,也有的极具争议……这样的话题既广泛又有深度,可能这恰恰是特别吸引大家的地方吧。

每次青囊读书会,都会吸引一大批热爱中医的人参加。每到活动日,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中医药文献研究所会议室总是灯火通明,满满一屋子人或激情开讲,或凝神倾听,或热烈讨论。

小小的会议室,高朋满座,思接千古。

就这样坚持下来,已经到了100期。5年,100期的坚持,这两个数字的背后,是一颗颗热爱读书之心、热爱中医之心。

黄医师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溧阳工作,因为每次读书会都是在晚上,他就在下班之后驱车赶到南京来参加,读书会结束了再于夜幕中驱车回到溧阳,几乎是一期不落。“从溧阳到南京的路程来回大约是250公里,照这样算来,我为了参加读书会已经驱车2万多公里,基本上相当于绕地球半圈了。”黄医师说。更远的还有一位梅博士,为了参加读书会,她经常专程从北京坐高铁赶来……

还有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一群年轻医务工作者,曾专门邀请青囊读书会到医院办了一次“专场”。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医务工作之后,这群年轻人齐聚在会议室听讲座、参与讨论。其中一位年轻的沈大夫是读书会的“铁杆成员”,每当活动日,总在下班后就匆忙坐地铁赶赴学校。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士材学派”研究团队,邀请青囊读书会去苏州和他们一起举办活动。在青囊读书会的影响下,他们在医院内也成立了以读书为主要内容的“三材医社”。君和堂中医馆,邀请青囊读书会去中医馆举办读书活动,与那里的中医专家们共同研讨“金陵医派”。青囊读书会在兄弟院校、医疗机构、中医爱好者中间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青囊读书会还产生了自己的读物——以《青囊》为名的中医杂志。成员们认为,读书会上所讲的那些主题,讨论的那些话题,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它们不应该随风飘散,而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和人们产生交流碰撞。一篇篇文章因此得以形成,《青囊》中医杂志也由此诞生。书中所收录的文章,既有读书会上的主题,也有邀请中医学者撰写的文章。经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经出了三期,第四期也马上就要面世了。

每一期《青囊》,都用一种药用植物来作为书名,给这套书增添了美好的观感和文艺的气息,就像这套书的风格——它不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但是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它不是文化读物,但依然有着很高的文化浓度;它不是科普读物,但读者也能从中学到不少中医科普知识。这样一种中医读物的类别其实很难界定。但是,这恰恰是它的特色和魅力之一,它的丰富性对应着中医自身的丰富性。

100,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数字,就连读书会的成员,也都不免惊讶,原来我们已经坚持了这么多期!回顾这100期讨论过的主题,大家更加惊讶,原来我们讨论过这么多话题!

为了这份坚持,成员们觉得必须纪念一下。于是,就有了青囊读书会100期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依然选择在读书会的“传统”活动日周三。1月9日上午,成员们在大雪纷飞中,以集体诵读《医学源流论·防微论》的形式纪念青囊读书会第100期。当晚,第100期青囊读书会如约而至。这是青囊读书会成立以来,成员们相聚的第100个周三的晚上。正好在这一天,南京下了2019年的第一场雪。窗外雪花飞舞,讲堂内却暖意融融,一个雪夜围炉夜话的温馨场景就这样不期而至。现场,每一位主讲人都收到了一份“纪念礼”——由青囊读书会颁发的“感谢状”。到会的专家、中医爱好者、青囊读书会的支持者还有参会的学生纷纷做了发言。大家都说,读书会一定要坚持下去,多读书,读好书。

一个大学当中有这样一个读书会,是一件幸事。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而传统书院模式当中的很多有益元素,也能成为当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的一种补充。青囊读书会恰恰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传统书院的一些优势,实现了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和传统书院模式的有益融合,对于提升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是有所裨益的。

(李崇超)

首发:

中国中医药报(2019年1月21日6版)

http://paper.cntcm.com.cn:51126/html/content/2019-01/21/content_613068.htm  

发布时间: 2019-01-21  | 通讯员: 杏雨网 )  | 责任编辑:  | 浏览次数: 360  
[ 回到顶部 | 回到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