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媒体

【健康报】文化自信让中医药香味满世界——南京中医药大学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张晓东

“中国不能成为天然药物使用经验的无偿提供国,也不能成为经方制剂原料的廉价提供国,更不能沦为国外经方制剂的消费市场!”这是8年前南京中医药大学发出的呐喊。8年后的今天,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在确立国际经方话语权的道路上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半个多世纪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厚积薄发,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上了一份精彩的国际化答卷,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健,让中医药特有的味道香满世界。

生于忧患:

确立全球经方话语体系迫在眉睫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不少公众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观感。但是来到南京中医药大学,更深刻的感受是,墙内越发芬芳、墙外愈加浓烈。国际经方学院作为该校的一个创举便是代表之一。

为什么设立国际经方学院?

时光回溯到2010年,文首那段铿锵有力的呐喊正是来自时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的黄煌在某次中医流派传承高层论坛上发表的演讲《经方派的传承刻不容缓》。他的背后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支持,“要避免日后的被动局面,必须率先抢占国际经方话语权!”

自此,经方国际梦这颗种子种在了黄煌的心里,也落在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土壤里。201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敢为人先地成立了全国首家国际经方学院,黄煌被聘为院长。强学科、育人才、搭平台、揽贤才、设学院、走出去……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体制机制上灵活创新,政策制定上着眼未来,给予了学院充分发展的空间。

在黄煌的带领下,海外燃起了一股“国际经方热”。从南美洲的智利,到波罗的海旁的爱沙尼亚,从西雅图、旧金山,到阿尔卑斯山下、莱茵河畔……国际经方学院把经方的火种带到了世界各地,也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两年来,瑞士分院、美国加州分院、加拿大多伦多分院先后成立,学院开始为分院培养经方医学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学院还分别在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设立教学点,推广经方医学。截止到2018年12月,累计已完成海外经方医学培训160场,办班所到之处,总是座无虚席。对于外国中医师而言,黄煌领衔的国际经方学院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学习、研究中医的明确路径,英国伦敦的中医师Victoria Conran说:“黄煌老师讲解的经方是精确、清晰、易学易用的……在这之前,中草药的适用是令人困惑和困难的。”德国自然疗法师迈克医生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瑞士的中医师思路师医生用五苓散治疗老人尿失禁……易学易用又有明确疗效,一股学习、应用经方的热潮在世界各地兴起。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表示,“我们要把经方推向世界,但也要思索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如何牢牢抓住经方话语权,让世界了解中医,让更多的外国人接受并使用经方,促使我国作为经方的原创地传承利用发展好经方,研制更多的经方现代制剂,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厚积薄发:

探索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国样板”

记者获悉,传统医药将于2019年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医学纲要》。中医药在中国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世界卫生组织留下了深刻印象。南京中医药大学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工作,相关研究成果为世界卫生组织将传统医药纳入全球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中国实践”和“中国样板”。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南京中医药大学就《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国实践及其政策保障研究》项目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团队收集分析大量典型案例,明晰了中医药在中国卫生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出不同地区采用的各种模式和路径所取得的成效,并从政策法规保障的角度分析了中医药之所以能有效纳入卫生系统的深层次原因。

该项目是我国第一次对传统医学融入中国国家医学发展体系的政策法规经验的全面研究和系统梳理,分析了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学发展现状,阐述了传统医学与国家卫生系统之间的关系,总结分享了中国在法律法规层面的基础保障、政策层面的配套支持、实践与措施层面的具体落实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这项研究既有中国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有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一般模式和路径,为传统医药纳入《全球医学纲要》贡献了中国学者的智慧,也为全世界深入研究中国中医药事业、推动海外中医药事业更好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胡刚说。

该项研究已于2018年初完成,并已经过世卫组织专家的认证评估,未来,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根据世卫组织的进一步要求开展相关深化研究。学校也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分享交流项目研究成果和“中国经验”。

东学西渐:

中医孔子学院打开“世界之窗”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家领导人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联合创办的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这段讲话在中医药界和全球孔子学院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南京中医药大学积极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医学科的结合模式,以中医药为切入点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并向全球孔子学院推广,进而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两校之所以能顺利合作建立中医孔子学院,得益于双方在中医教育领域的长期合作,更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当年思想解放敢于实践探索。

1993年,学校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中医学本科专业,开创了国内中医药大学与西方知名大学合作培养中医本科人才的先河。不沉迷于既有成绩,学校将眼界投入到更为深邃的领域,多维度开创中医药海外合作的新范式。如今,瑞士、澳大利亚、法国,三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海外中医药中心分别建立,形成了“一中心一品牌、一中心一特色”的发展模式,为中医药海外传播开辟新路径、树立新坐标。

学校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共建的中国—澳大利亚中医药中心将中医药文化教育教学拓展至社区大学教学活动中,开创“融入生命生活”的服务型模式,为中医药文化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开拓新道路。通过中医孔子学院的建设,中医药教育逐步向澳洲更为广泛的区域辐射。经教育部审核批准,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多所高校共同举办生物制药、公共管理、食品卫生与安全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还与澳洲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医药公司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如:合作开展传统中药开发等科研项目、中医本科教育和学生临床实习项目、硕士学位直通车项目,联合成立中医药科研中心,共建中澳健康保健研究院等。

与瑞士明道中医集团共建的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拥有9家中医门诊部和2所住院部,开展中医药临床医疗、健康养生合作,年均服务逾2万人次,辐射周边国家地区。中心积极推动瑞士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历经3年时间研发出适合中医诊所质量管理认证的标准(ISO9001:2015),是全球首家通过此认证的中医机构,具有标杆意义和国际示范性。2015年,又继续合作成立瑞士高等中医药学院,开展中医专、本、硕、博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并通过瑞士继续教育EduQua认证。2016年,国际经方学院瑞士分院成立,招收经方专业博士研究生。2018年,中心主办国际经方大会,历史性地将欧洲22个国家地区的主要中医学术团体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经方的推广发声。该中心对于在欧洲开展中医学历教育、推进欧盟中医药发展以及中华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头堡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下属的皮切·萨尔贝蒂耶—夏尔富瓦医院共建中法中医药合作委员会框架下的首家中医药中心,也是全世界第一家在中国以外成立的以中医药临床研究为主的中心,在融入法国医疗卫生体系、服务法国当地民众、中法科技医学领域合作中起到推动引领作用。中法中心以临床实效向世界民众展现中医药特色优势,成为中医药海外发展的标杆和典范。双方联合申报的“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获法国政府资助,积极推广黄葵胶囊在欧盟国家的使用,为中成药和中药材进入欧盟打开了一扇窗口。

任重道远:

江山代有才人出,全球杏林花争春

陈亚仙(Hendrick Chin A Sen),第十五期国际针灸班学员,曾任苏里南国家总统;林子强,直接推动澳洲中医立法,第二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马万里(Giovanni Maciocia),第一期国际针灸班学员,被誉为“欧洲中医之父”,在学校的支持下,他翻译的《中医学概论》等教材成为欧洲、澳洲、美国公认的中医学教材及执业医师考试用书;洪两,新加坡中医研究院院长;Bernadette Ward,全欧洲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Frank R. Bahr,德国欧洲中医学会会长……

他们的名字或许你并不熟悉,但他们都是中医药传播世界的使者。他们年纪不同、性格不同、操着各国口音,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家园——南京中医药大学。身为学校的一份子,他们将自己化作了一座桥,一头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另一头是世界。

2012年7月1日,澳大利亚宣布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这让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以立法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

“上个世纪,在澳洲,中医师常被看作江湖郎中,行医受到诸多抵制。”林子强感到非常痛苦与气愤。1983年,维多利亚州拟立法取缔中医时,林子强挺身而出,组织力量,到处游说。1985年,林子强用针灸为妻子助产,是他首次将中医诊疗方法带入澳大利亚主流医院。1993年,林子强促成南京中医药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设立中医学本科专业,中医首次正式进入了西方主流大学的学术殿堂。经过林子强的积极斡旋,2000年5月,维多利亚州议会终于正式通过了《维多利亚州中医注册法》。这是西方第一部中医法,中医获得了与西医相同的法律地位。又过了12年,澳大利亚终于正式确认中医的合法地位,林子强也因此被称为“澳大利亚中医立法之父”。

“我们都是从南京走出去,走向世界的。”林子强说,母校是他坚实的后盾。

如今,建校64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培养的海外中医药人才已逾30000人。他们像星星一样散布在90余个国家和地区,或当医生开诊所,或当老师带学生,或著书立说编教材,或办学院任院长,或搞科研出成果,或在协会做行业工作,或当官员造福一方。在他们的努力下,古老的中国传统医学之光已在五洲闪亮,熠熠生辉!

  

首发:

健康报(2018年12月19日3版)

http://szb.jkb.com.cn/jkbpaper/html/2018-12/19/content_235406.htm  

发布时间: 2018-12-20  | 通讯员: 杏雨网 )  | 责任编辑:  | 浏览次数: 461  
[ 回到顶部 | 回到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