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媒体

【中国中医药报】创新模式培养新时代中医人才

近年来,一些中医高等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搭建人才培养基地、开创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实践中探索中医高等教育的不同模式。

南京中医药大学:首招9年制中药学专业

今年初,南京中医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体现世界一流水平的“新中药学院”,开辟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

今年起正式招生30人,培养模式为中药学本科学习4年,后经推免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和硕博连读9年一贯制培养。

以一流的师资队伍和雄厚的科研实力为基础,采用长学期与短学期相结合的方式,打破学科壁垒,临床应用与现代药学研究结合。

学校在本科阶段即配备“一对一”导师,实现科研实践全程化、国际交流常态化,培养学贯中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人才。

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办学培养国际人才

近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化进程一直走在前列,从建校之初在中医药院校中招收外国留学生,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德国建立魁茨汀中医院,再到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立海外中医中心。

截至目前,集教育、医疗、研究、文化交流功能为一体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海外中医中心”已经在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立。该校还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办学,设立我国第一个在国外高校中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的项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办“3+2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成为世界50强高校中开设的第一个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中医硕士学位项目,中医硕士学位教育首次进入欧盟主流医学教育体系。

天津中医药大学:建立智能制药人才培养基地

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等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联合联合国内十余家中医药龙头企业,共同启动“中药智造十年行动计划”。计划瞄准行业发展突出问题,聚焦智慧制药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科研创新、管理创新。

“人才培养是中药智造行动的一大重点任务。”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教授李正说,中药智造十年行动计划将面向智能制药的工程人才培养,结合高校与企业资源,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基地。以新工科建设推动新时代先进制药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同时,以高级研修班、学术推广会议等多种形式建立企业人才培训机制。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硕培养与规培相结合

5月,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门诊规范化培训基地——岐黄中医门诊部正式开业接诊。岐黄中医门诊部还将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承接外国留学生临床实训任务,建设成为具有侍诊、助诊、预诊等不同带教功能,具备名医临证音像采集系统与网络远程共享的中医临床研究高地、中医临证示教基地、中医门诊规范化培训基地。

2012年开始,江西中医药大学以岐黄国医书院为依托,开展了中医专硕培养与中医规培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双惟”基础素质与“名医”成才要素相结合、院校教育与师授传承相补充的高素质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8月,教育部公布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入选。

该校与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联合在全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利用学校、医院教学资源,秉承“早临床、多临床、早实践、多实践”的教学理念,将专业课学校教学与医院教学、见习、实习有机结合起来,聘请成翼娟、张利岩、陈东等8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为客座教授,努力培养符合临床岗位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建立学校企业联合培养、教师师傅联合传授、技能技术传承为主的现代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实习记者 李娜整理)

首发:

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8月23日3版)

http://paper.cntcm.com.cn/html/content/2018-08/23/content_601789.htm

  

  

  

发布时间: 2018-08-24  | 通讯员: 杏雨网 )  | 责任编辑:  | 浏览次数: 381  
[ 回到顶部 | 回到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