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南中医有个“美味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6-12-22 通讯员: ()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209

没有化学试剂的味道、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背诵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南京中医药大学有个“神秘”的实验室。上周记者探访发现,这个实验室里的学生们“非常幸福”,上课就是“吃吃吃、尝尝尝”,而作业就是设计制作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药膳。

这个实验室位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二食堂的三楼,全称“膳食工艺实验室”。“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怎么更营养地做饭做菜。”现场正准备上课的第二临床医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与其他学校类似专业不同的是,他们所学的知识还需要和中医营养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药膳食疗方的制作是他们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当天的课程是他们本学期《保健膳食工艺学》的最后一次实训课。糯米、胡萝卜、芹菜、枸杞、红枣、冰糖……记者看到,为了制作药膳,学生们准备了充足的食材和中药材,他们四五人一组,进行了明确分工,每位同学都需要完成菜单中的一个菜品或主食的加工制作。

切、熬、煮、蒸,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小儿开胃套餐、气血双补套餐、健脾养胃套餐、翡翠玉液套餐、清风荷影套餐、荷塘春色套餐“惊艳出炉”。

课程老师庄明对于学生的药膳创意连连点赞。“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做成的四君子汤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这道膳食创造性地将四君子汤融入到孩子们喜欢的寿司中,让小朋友在享受寿司美味的同时,也达到了健脾益气的效果;再看荷塘春色组的赤小豆鲤鱼汤,赤小豆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鲤鱼又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等功效,二者一起算是个不错的搭配。”

当然,一些菜品中有待提高完善的地方,庄老师也一一指出。比如儿童消食套餐中的鸡内金麦芽蛋羹,不太符合小孩子口味偏甜、不能有异味、色彩最好要鲜艳等特点。

药膳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医院的营养科是我们学生的一大就业方向。”庄明老师希望,所有医院的营养科都能够成为住院部主治医师、住院病人和住院部厨房之间的纽带,将治疗膳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报通讯员 刘丹青  

本报记者 谈洁

本报实习生 胡兮羽


首发:

南京日报(2016年12月22日A10版):

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6-12/22/content_44452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