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如今已为很多老百姓所熟悉,不过,昨天,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举办的“中医国粹、传承创新”2016年冬病夏治启动活动上,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养生学科带头人、博导陈涤平教授指出,广泛的冬病夏治应该包含冬病夏治、冬病夏养和无病夏防三个理念,人们可以利用夏季阳气升发这个自然规律,进行治疗调理,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能事半功倍
据陈涤平教授介绍,冬病夏治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观的具体运用,起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春夏养阳”养生法则。意思是春夏应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顺应自然,借用自然之“温”“热”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之正气,并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注射、艾灸或内服药物以及埋线、刮痧、拔罐、熏洗、气雾剂吸入等方法来治疗或预防某些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受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比如支气管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关节冷痛僵硬、怕冷、体虚易感等免疫系统疾病。“夏季人体的免疫力处于萌动状态,冬病夏治时,药物只是起着导引作用,更重要的是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陈涤平教授说。
脏腑受寒同样可“夏治”驱寒
陈涤平教授表示,顺应自然规律,采用冬病夏治养护生命,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可以用比较少的药、比较简单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消化道疾病的专家,陈涤平接诊过不少受益于冬病夏治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曾有一位慢性胃炎患者,吃点冷的东西、被冷风吹吹就会胃疼,冬季胃部都要用皮褥子特别保护。虽然他也接受了治疗,但三四个月治下来,效果却并不明显。后找到陈涤平教授求诊时正好已是夏天,陈涤平教授为他用了温胃散寒、健脾补气的药,很快就起作用了,而且此后胃寒也不发了。陈涤平教授解释,这是因为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活动等比较旺盛的季节,在这个时候用药最能彰显药物的效果。“出现胃寒的人,很多都曾有过不良的饮食习惯,喜欢吃冰冷食物,夏天大口喝冰啤、冰镇饮料,图一时之快,时间长了却埋下了祸根。”
“现在还有不少年轻人口唇周围容易生痤疮,也是因体内寒气积聚所致,不少人会以为是火气旺,其实恰恰相反。”陈涤平教授解释,面部是人体五脏六腑气血会聚的地方,也能集中反应脏腑情况。另外,陈涤平教授表示,慢性腹泻夏天治疗效果也更好,见效快,而且用药量还小。因为夏季阳气旺,寒气容易驱散出体外。
亚健康群体不妨试试冬病夏治
除了防病治病外,陈涤平教授表示,冬病夏治同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现在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喊疲劳、没精神、四肢无力、手脚冰冷、情绪不好、倦怠、食欲不旺,甚至有的女性容易月经不调、量少,这些其实都属于亚健康的表现。”据陈涤平教授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非病非健康的一种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国人中亚健康状态者占到70%,多由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导致。中医认为人与自然和社会同为一个整体,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影响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导致亚健康。早在《黄帝内经》就谈及通过中医的“治未病”理论治疗亚健康的状态,其中未病先防、早期治疗和既病防复的观念对亚健康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中医深厚的理论根基和广博的临床经验对亚健康的防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冬病夏治是其中的一个治疗思想,对一些系统的疾病防治作用难以替代。
夏天“避寒”秋冬少生病
陈涤平教授特别提醒,对于没有出现身体不适也无既往病史的人群,在夏天要注意的是“避寒”,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空调病、风扇病,尤其还要注意“饮食病”。夏日天气炎热,南京又处于潮湿多雨地带,导致南京夏日大多处于湿热的状态,所以,劝诫大家不可过于贪凉喜冷。“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在五行中属火,火性炎上属阳,处于阳气升发的状态,犹如生命最旺盛的阶段,此时过食寒凉之品会遏制阳气的升发,犹如作物夏天没有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到了秋天就结不出饱满的果实。人和作物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之中,同理,夏日没有充分地升发阳气,体内的阳气不足,到了秋冬会更容易生病。所以,对于一般人,夏天注意饮食和起居养生即可,无需盲目跟风做一些无谓的保健医疗和吃保健品。
对于“老病号”来讲,必要的养生手段对疾病的抑制和症状的缓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四肢循环系统的疾病使用三伏贴具有明显的疗效,免疫系统的疾病可以使用艾灸、长蛇灸,对于关节疼痛类的风湿、类风湿、腰间盘突出等疾病,使用熏蒸、穴位注射、艾灸等手段均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陈涤平教授指出,养生手段的选择同样要依从医嘱,辨证论治,不可盲目而为,否则不但不会起到疗效,还可能导致其他疾病和副作用。
陈霄榕 通讯员 朱晓琳 记者 华琳月
首发:
南京晨报(2016年6月24日A05版):
http://njcb.jschina.com.cn/mp3/html/2016-06/24/content_1431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