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全校师生近距离感受奥运,进一步学习和发扬奥运精神,我校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组委会与药学院分团委于11月12日下午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组织了“奥运归来话奥运——与我校奥运工作者面对面”访谈活动。
访谈活动邀请了我校在北京奥运会赛艇比赛中担任国际技术官员、北京残奥会赛艇比赛国内技术官员总协调——体育部副主任李志刚教授;赴圭亚那志愿服务者、五棵松篮球馆观众运行助理、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体育部曹爱兵老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荷兰体育代表团入场引导员、残奥会开幕式肯尼亚体育代表团入场引导员以及残奥会VIP引导——韩雅丽同学;五棵松篮球馆观众服务——王什文同学;五棵松篮球馆流通区引导员——刘伊人同学五位嘉宾。
五位嘉宾分别向在座广大师生讲述了个人在奥运期间的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李志刚老师表示,亲身经历奥运会是一件非常幸福和幸运的事,这一经历终身难忘。曹爱兵老师是在刚结束在圭亚那的志愿服务工作后立即投身于奥运志愿者活动中的,他介绍了自己在圭亚那期间的见闻,以及与同事一起在当地举办奥运图片展、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历。韩雅丽同学围绕“甜苦皆欢”四个字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如何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奥运会以及残奥会引导员的经历:南京地区的选拔、15天的魔鬼军训、度假村的生活、烈日下大规模的彩排、残酷的淘汰以及最后几天在鸟巢日夜颠倒的训练,以及最终8秒的美丽绽放……同为五棵松篮球馆流通区引导的王什文和刘伊人两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了五棵松体育馆的情况、流通区引导的工作流程、世界各地大小球迷的风采等等。同时,她们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参与奥运的感想。刘伊人同学认为,她参与奥运会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自己,服务了他人,收获了感动和快乐”。
两个小时的访谈,五位嘉宾精彩的讲述,让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了奥运会、了解了奥运志愿者,进一步激发了心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校团委郑晓红书记充分肯动了志愿者们的行为和精神,并鼓励广大的老师和学生要以志愿者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服务奉献精神,不断地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