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乐 南京中医药大学
7月的南京,烈日炎炎,与气温同样火热的还有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的“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研究生暑期学校。本次暑期学校邀请了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Emory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位专家,以英文授课为主,介绍国际最前沿的研究和技术,使广大学员获得“科学技术的高峰体验”,从而激发广大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是教育部推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思想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促进研究教育的校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南京中医药大学自今年3月起开始筹备2013年度研究生暑期学校工作,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研究生踊跃报名,最终来自全国各地的113名优秀研究生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届暑期学校的学员。
科学前沿信息激发创新思维
“这一周所听的课是我长这么大听过最棒的。” 最后一场学术讲座结束时,一位学员如是说。从表观遗传学到再生医学,从基因组学到转化医学,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到网络药理学研究,暑期学校学术讲座所传播的这些科学前沿信息,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户,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的创新思维。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Dr. Lothar Hennighausen和Dr.Gertraud Robinson是遗传学专家,他们通过咖啡让人精神振奋、刹车使狂飙的车停下等简单生动的例子,来比喻基因间的相互联系,使深奥的表观遗传学变得轻松有趣、容易理解。EMORY大学的Haian Fu教授是肿瘤学、药理学、血液学教授,他的“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让中医药与学术前沿紧密结合起来。香港浸会大学的晏斌教授有关生物信息学算法设计的介绍,也为很多基础学科的学生提供了新颖的研究思路。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员黄艳对清华大学博导李梢教授的研究十分感兴趣,李梢提出通过算法构建中医的寒证和热证分子网络,并通过分析得出热证出现高免疫调控而寒证出现低能量代谢,从而进一步解释中医的寒证与热证。重庆大学的学员陈岑在参加讲座前从没接触过转化医学的知识,通过南京医科大学马红霞教授关于基因组学和转化医学的详细介绍对自己的课题有了新的思考。重庆大学的季庆治学员则对再生医学颇为关注,四川大学再生研究医学中心的康裕建教授关于生物3D打印技术的介绍让他耳目一新。生物3D打印机是利用生物材料或生物细胞代替传统的墨水,按照一定的程序打印出具有立体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器官的机器。虽然现在这一技术还没有实现,但这一大胆的设想为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刘保延教授关于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的讲座让山东农业大学的崔新星印象很深,他从还原论和整体论的角度分别阐释了西医和中医发展道路的不同,深入分析了中医的学科特点、优势和固有缺陷,最后提出要按照国际公认的临床研究方法,用终点结局对中医药疗效进行评价,提供高质量的科学依据,建立利用临床实际诊疗数据开展研究的方法学,从而通过证据链的不断加强来展示中医药的效果。
除了白天的学术讲座,Dr.Lothar Hennighausen、Prof.Haian Fu、Dr.Gertraud Robinson和晏斌轮流主持的Journal Club也深受学员们的欢迎。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员,在获得西医博士学位后来中国学习针灸的伊朗籍博士生阿密欧谈了自己的感想,他认为,白天的讲座和晚上的Journal Club使他对中西医结合更有信心,毕业后他将运用中、西医为人类健康服务。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员许楠也提到,虽然全英文的学术讨论充满挑战,但使同学们得到了锻炼、激发了广大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中医科研人才
浙江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朱军所长在有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讲座中,列举了数位他指导的优秀学生的研究成果,鼓励在场的研究生们通过暑期学校这一平台,多和专家、同学沟通,拓宽自己的科研思路。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梁繁荣校长在讲座上系统阐释了中医科研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指出中医科研发展的未来属于年轻人,特别是中医青年高等人才。勉励学员们勇攀中医科研学术高峰。
Lothar Hennighausen和Gertraud Robinson两位教授对暑期学校的学员们非常满意,甚至主动发出了合作邀请。Lothar教授说:“暑期学校让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中国学生,欢迎主动、有很好自学能力和对现代科学感兴趣的中国学生加入到我们的研究团队中来。”Lothar教授还特别强调,没有交流合作就不会有成功,要成为杰出的科研人员除了扎实的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为承办方,江苏省特聘教授朱冰梅认为,要做到“国际化”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例如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接触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来指导自己的研究。他希望借暑期学校为研究生们营造一个学术氛围和国际交流的平台。其次,要在学术上和做人做事的态度上向专家们学习。这次暑期班邀请的专家都是国内外顶尖学者,科研事务非常忙碌,很多专家都是前一日凌晨才抵达南京,第二天一早又赶到会场为同学们传经送宝,为了给同学们留更多的提问交流时间,很多专家连吃饭的时间都省给同学们了,结束后就立刻赶往机场返回自己的实验室继续从事科研。在其次,英语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工具,要阅读最前沿的研究信息,语言这一关必须要过。这次以英文为主的授课很多学员开始觉得不适应,但几天下来后慢慢敢于用英文和专家讨论学术问题。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旭对笔者说:“在与国内外专家的交流中,我们更加坚定了要努力将学生们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医人的信念,要更加潜心励志、奋发进取。很多专家会后跟我们说,看到你们的学员我们就看到了中医走向世界的希望。”
暑期学校的最后一天,主办方特意安排学员前往南京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方剂实验室参观学习,并组织开展了激发“正能量”的心理拓展活动和小型联欢会。“希望学员们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有个温馨的驻足,随着学员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的不断加深、科研思路的相互碰撞,一定会为将来校际间乃至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奠定坚实有益的基础。”张旭说。
首发:
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7月19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