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双力提升”工程,加快提升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9月19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研讨会暨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走进南中医专场活动在仙林校区丰盛学术报告厅举行。江苏省委办公厅信息处二级调研员、江苏省科技镇长团苏州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团团长秦璨,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主任赵饮虹,校党委书记乔学斌,党委常委、副校长周恩超出席会议。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代表,产业界代表,校中层干部代表、师生代表及科研管理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常委、副校长曹鹏主持。
大会现场
乔学斌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学校围绕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将提升成果转化效能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在深化赋权改革、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开发“中医药+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构建梯次化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作出了系列改革探索、取得了系列成效。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学校深度融入国家技术转移转化体系、拓展转化渠道提供了重要机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针对提升转移转化能力水平,他提出,一要深化机制改革,打造更优转化生态。持续以破解“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为核心,深化赋权改革,完善收益分配及考核评价等激励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更好激发科研人员内生动力。二要建强平台体系,畅通转化关键链条。大力推进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努力建好医工交叉研究院、校院联合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特别强化与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的实质性合作,共建共享成果库、需求库和专家库,加快推进与地方高新区、龙头企业协同创新,真正构建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体系。三要坚持需求导向,提升转化实效。紧密对接健康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重大需求,聚焦“卡脖子”问题,在推进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转化上出新招、出实招,更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产出一批具有重大标志性成果。四要夯实人才支撑,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加快培育既懂科研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激励广大教师、科研人员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在解决实际产业问题中提升创新能力,形成“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乔学斌强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希望以此次研讨会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为新起点,学校、附属医院及各方合作单位一起携手,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加快推动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健康江苏作出南中医新的更大贡献。
乔学斌书记致辞
秦璨在讲话中指出,中医药是生物医药产业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重要领域,也是江苏省、苏州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差异化发展的“金字招牌”。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疾病防治、中药资源循环利用、中药创新药物开发等领域,拥有一批具备重大临床价值与产业转化潜力的科研成果,与苏州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充分挖掘中医药优质科技成果,精准对接苏州企业的技术需求与产业布局,共同探索“高校科研团队+产业基地+转化平台”的合作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更多“南中医”科研成果登上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平台,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跨越,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秦璨讲话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综合管理部主管张雯雯介绍了中心情况。
曹鹏代表学校与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大会举行了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方剂功效物质与创新药物发现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
大会举行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合作、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以及龙砂一号、孟河医派智能化诊疗系统、人工智能穿戴设备发布仪式。
大会报告环节,围绕生物医药概念验证、科技金融、中药新药创制转化、医院制剂创新研究等开展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