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中医药人工智能及信息标准研讨会在我校仙林校区召开。学校校长程海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海燕,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戴新宇,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石进出席会议。校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研讨会由学校副校长胡孔法主持。
研讨会现场
程海波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讨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医临床疗效的路径和方法,对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程海波强调,当前世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中医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迫在眉睫,中医药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医药人工智能与信息标准建设将成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必须把握住机会,利用好学校临床研究院和附属医院的专病研究院资源,以构建专病智能模型为契机,挖掘中医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潜力,为中医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高质量可借鉴范例。
程海波讲话
专题研讨环节,李海燕详细介绍国际标准“ISO/CD 16601中医临床研究 PICO 信息模型”的研究进展,让参会人员对国际前沿的中医临床研究信息模型有了更深入了解。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周作建围绕结直肠癌专病数据库及大模型建设情况进行阐述,展示中医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成果与探索。
李海燕作报告
周作建作报告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结直肠癌专病数据库建设、中医药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会上,学校聘任李海燕、戴新宇、石进三位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为学校中医药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合作注入新力量。
兼职教授聘任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