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中医药“出海”的南中医范式

发布时间:2024-10-11 通讯员: (杏雨网) 责任编辑:程慧娟浏览次数:78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参加牛津展望计划2024年暑期访学项目,体验学科交叉融合,推进中西文化交流。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针灸培训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在南京宪法公园了解中国宪法知识,强化中国宪法意识。

南京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在中医药企业感知中国、感受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学作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医学科学,是增进人类健康福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载体,是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征的重要标识,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媒介。建校七秩春秋,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南中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融入生命生活”的中医药特色国际交流体系模式,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中医药方案。

引领中医药国际教育 培育全球杏林花开

作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数十年来,南中医在国际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行,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海外人才,为众多海外中医药办学机构的中医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案提供了“南中医范例”。

早在1957年,南中医就接收了首批中医留学生,开启了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先河。多年来,南中医始终致力于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以深厚的学术底蕴、优质的教学质量和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培养了包括苏里南共和国前总统Hendrick Rudolf Chin A Sen、“欧洲中医之父”Giovanni Maciocia、推动澳大利亚中医立法“第一人”林子强在内的近万名海外中医药人才。他们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当向世界播撒中医药种子的海外“杏林使者”,成为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3年,新华社“‘一带一路’有我”系列专题报道之《刘明翰:中医让我爱上中国》引发全网关注,并获马来西亚主流媒体转发。201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年,来自马来西亚的刘明翰在中医药文化魅力的影响下来到中国学习中医。中医文化让他找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也让他邂逅了同为南中医校友的伴侣。以中医为媒,刘明翰在南京成家立业,并和妻子一同成为执业中医师,更坚定地以中医师的身份留在中国。“在南京,在中国,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以人为本的关怀,这让我有了融入这个大家庭的感觉。未来,我和妻子也都将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中医培养的像刘明翰这样的“杏林使者”不胜枚举,其中还包括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时来到南中医求学的郑和水手后裔、肯尼亚女孩夏瑞馥,她学成回国后,用中医为当地人解除病痛,成为中医药文化在非洲的传播者。

1993年,南中医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开启合作,首开我国与西方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学历教育之先河。

2001年以来,为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南中医先后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格里菲斯大学、斯维本科技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国际大学合作开展多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其中,生物制药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先后入选“十三五”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与此同时,与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十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中药国际化人才培养双学位项目”“康复医学领域拔尖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医药基础研究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中药镇痛机制研究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等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并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

南中医大力拓展境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提升海外办学规模、层次和水平,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和本土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创中医药国际教育新局面。目前,已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合作、科研合作和师生互访交流,积极探索学分互认互换、学位互联互授的中医药国际教育新模式。

中医药名片打开海外“朋友圈” 提高中医药国际“话语权”

20249月,第六届国际经方大会圆满落幕。大会汇聚了全球13个国家的21位经方学者、国内84位知名学者作大会报告和专题讲座,吸引500余位海内外学员参加。

2016年,南中医在全球率先成立了首家国际经方学院,形成承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功能的办学特区,通过中医药名片展示中国形象,助力海外“中医热”持续升温。国际经方学院先后在瑞士、加拿大、美国、新加坡成立海外分院,在11个国家建立教学点,开展经方医学学术与临床培训。编著了《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黄煌经方使用手册》《药证与经方》等系列经方书籍,并相继出版了日文、韩文、英文、德文版等,成为全球公认的经方培训教材,还开设了经方系列本科课程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国际课程。

国际经方学院院长、全国名中医黄煌表示:“经方热的出现,是一次学术思想的调整,是为中医学传承和高质量发展所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其背后蕴含着诸多学术思想动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南中医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经方学术推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经方为载体,为中医药在世界医学舞台上争得话语权。

2019年,南中医与爱尔兰高威大学合作共建中医与再生医学孔子学院,在推广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同时,开展传统中医药与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合作建立“中医药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以科研合作助推中医药发展。

南中医的中医孔子学院开发了全球首套以英文作为第一语言的中医药文化丛书——《趣味中医》,首创“中医药文化融入生命生活”的海外传播模式,牵头14个国家17所中医孔子学院(课堂)成立“全球中医孔子学院联盟”,围绕汉语语言教学、中医培训、文化融合、全球中医孔子学院联盟、中医与再生医学联合科研等五大领域开展特色中医孔子学院建设。深入挖掘中医药学的丰富内涵,加强课程联合开发和科研项目联合攻关,为中医药全球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以“中文+中医”模式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

中医孔子学院通过教育培育、文化传播与科研协作等多元化路径,有效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增强了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与认可度。

当好中医药文化传播“国家队”  构建国际交流新格局

1976年,南中医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开展中医针灸培训;1983年,被首次确立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2024年连续第十一次被确立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2014年,被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机构;2015年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学校“中国-澳大利亚”“中国-瑞士”“中国-法国”“中国-英国”中医药中心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国家级海外中医药中心。依托一系列国家级项目,南中医极大提升了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度与影响力,为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积极开展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南中医紧密围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主动出击,积极探索中医药海外发展新模式,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和产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建立中国-澳大利亚中医药中心(墨尔本)、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苏黎世)、中国-英国中医药中心(曼彻斯特)、中国-法国中医药中心(巴黎),已成为中医药海外传播的亮丽名片。

与澳大利亚教育管理集团共建的中国-澳大利亚中医药中心(墨尔本)将中医药文化教育教学拓展至社区大学教学活动中,为中医药文化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开拓新道路。通过中医孔子学院的建设,中医药教育逐步向澳洲更多区域辐射,并先后与澳大利亚多所高校共同举办生物制药、公共事业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

与瑞士明道中医集团共建的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苏黎世)积极推动瑞士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历经3年时间研发出适合中医诊所质量管理认证的标准(ISO90012015),具有标杆意义和国际示范性。该中心建立的瑞士中医药大学为当时瑞士官方唯一认可的中医药大学,也是欧洲第一所可授予中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独立中医药大学,对在欧洲开展中医学历教育、推进欧盟中医药发展以及中华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头堡”作用。

南中医与英国兰维多利亚学院共建的中国-英国中医药中心(曼彻斯特)致力于创建融汇中西医文化特色的中医综合医疗中心与中医妇科生殖中心、中医高等教育中心和中医药产品贸易中心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与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下属的皮切·萨尔贝蒂耶-夏尔富瓦医院共建的中国-法国中医药中心(巴黎),是中法中医药合作委员会框架下的首家中医药中心,在融入法国医疗卫生体系、服务法国当地民众、促进中法科技医学领域合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该中心以临床实效向世界民众展现中医药特色优势,成为中医药海外发展的标杆和典范。双方联合申报的“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获法国政府资助,积极推广了黄葵胶囊在欧盟国家的使用,为中成药和中药材进入欧盟打开了一扇窗口。

深化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提升中医药国际话语权。自198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首次确立为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以来,南中医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功连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十一任期,国际组织平台影响力稳步提升。南中医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临床诊疗和教育培训标准的制定工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将传统医学纳入本国卫生系统提供了“中国样板”。同时,南中医还承担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委托的研究项目,如“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国实践及其政策保障研究”等,为推动传统医学纳入《全球医学纲要》贡献力量。

建设服贸基地,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南中医作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临床诊疗”的一体化布局的基础上,加强以“南中医品牌”为核心的服务贸易网络建设。与江苏省中医院分别作为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均以高分获评首期基地建设成果“优秀”。南中医获得多项基地平台项目,包括江苏省委宣传部“对外文化交流基地”、省商务厅“省级文化服务出口基地”、省侨联“中医药文化海外推广基地”等,通过“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模式、远程诊疗、合作伙伴经验交流等多种活动,树立基地公共平台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

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着力塑造中医药发展新优势。在科研合作方面,南中医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理念,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传承创新,科研攻关,深化中医药科技创新合作,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开展中药产品国际注册和专利申请工作。积极推进高层次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如“中医药与再生医学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爱尔兰高威大学合作)、“动物类中药与功能肽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英国女王大学合作)等。这些项目针对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为中医药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不仅促进了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创新与转化,更为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七秩风华,南中医在中医药国际交流领域深耕细作,铸就辉煌。从构建中医药国际教育及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建设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到深化国际科研协作、创立国际经方学院,再到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设立海外中心与中医孔子学院,南中医在多个维度上与国际社会紧密交流,是江苏省乃至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走出去”和中医药海外发展的生动实践和重要里程碑。这一系列举措,极大提升了南中医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树立了南中医的卓越品牌,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者:蒋继彪 关晓伟 程慧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4年10月11日第008版

http://paper.cntcm.com.cn/bz/html/content.html?date=2024-10-11&pageIndex=8&cid=1&articleId=MvI9eZIBiypdL4GEH991&articleInde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