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9月29日,2024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领导,以及6所“双一流”中医药大学相关职能部门领导齐聚南京,共计400余人参加大会,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献言献策。
为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创新发展“把脉”
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高地,肩负着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累计培养出数百万中医药专门人才。2024年,中医药专业招生18.7万人,在校生达到62.6万人。
肖伟表示,中医药创新教育更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业为导向,推动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创新,注重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持续强化产学研合作,依托校企共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产学研融通发展模式,不断形成原创性引领成果,培养更多更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人和接班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
王琦在致辞中抓住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四个核心问题展开进行阐述,他表示,要以教育理念为先导进行教育模式改革,继续探索院校教育和师承模式相结合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改革;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希望老师们都能心怀国之大者,成为有大学问、大境界、大情怀、大格局的大先生;同时要进行教材改革,希望教材改革要真正解决培育学生中医思维问题,解决现有教材脱离实践问题,切实为临床服务。四是探究人才培养规律问题;此外要遵循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律,明确中医药主体地位进行课程设计,继续推进早临床早实践的模式,培养有灵魂、有理论产出的中医药临床学家,高质量服务社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王思成表示,中医药高等院校是中医药人才培养、学术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要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聚焦中医思维能力培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深化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改革,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持续推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围绕中医药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创新,强化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深化协同协作、联合攻关,产出更多能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健康问题、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斌介绍,目前,我国在培养制度上,已经全面建立了以“5+3”为主体的标准化、规范化中医人才培养制度,为合格中医师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中医药人才培养规模稳步增长,实现了从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全覆盖。他建议,应紧抓医教协同、核心建设、实习实践、机制创新、数字改革、质量保障、教育“出海”等层面,开创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局面。
会上,6所“双一流”中医药大学校长围绕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作报告。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程海波分享了南中医在培养中医药人才、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上的经验和思考。他表示,近年来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重点工作,聚焦中医药主干学科建设,以“双峰打造”为牵引,促成学校的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和全面突破。有组织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兴学科,为主干学科发展赋力提质。目前,学校已经具备5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乔学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乔学斌表示,以本次座谈会为契机,深化院校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一定会在更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上展现新作为,在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上实现新突破,在更高层次的对外交流合作上收获新成果,在更高站位的学校综合改革上取得新成就。
创新书院教育模式扎根江苏
如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全国各地中医药“双一流”高校在此领域进行持续探索,江苏也有不少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去年12月,王琦书院江苏分院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作为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深度融合的中医药教育模式创新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
王琦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书院教育是结合中医药高等教育和师承教育的重要模式。江苏分院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在传承本地中医药学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平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中医特色,江苏省有孟河学派、金陵学派等多个中医药流派,我们希望通过书院的模式,邀请名师、国医大师以及全国的中医专家授课,汇集百家之言,进行思想的交流。将这些源头的理论、历史和思维方式传承下去,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中医人才的培养过程是和其他医学门类不一样的。”王琦补充道,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对经典的领悟,而中医的经典,比如《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根本,不仅是理论,也是中医的灵魂。如果一个中医医生不用中医的思维去看待疾病、认识生命和健康,那他就失去了中医的特色。”
王琦解释,中医人才的培养有三个要素,即跟随名师、读经典、悟妙道。“悟道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教育模式上必须提供契合度高的教育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领悟中医的精髓。”
“现代科学和医学的教育模式,有时会压缩中医教育的空间,导致中医的教育偏离了原有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思考,历代中医师承是如何走过来的。如果我们单纯模仿西方的教育模式,会削弱中医的‘魂’。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改革,保持中医的特色,培养出真正具备中医思维的人才。”王琦表示,在当下的背景下,“双一流”中医药高校必须明确使命,创新模式,形成契合度高、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签署《南京宣言》
当日,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研讨会在南京举办。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联盟高校签署并发布《南京宣言》,宣言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内容涵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积极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的愿景和举措。
《南京宣言》是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自2018年签署《成都宣言》六年后的又一新篇章,为中医药高校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开辟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行动纲领。
程海波介绍了《南京宣言》的起草情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联盟决定发布《南京宣言》,为推动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联盟高校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交流并达成共识,一致同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宗旨,围绕“强师资,提升高校育人能力;强附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强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强协同,提升战略支撑力”共商共建,为服务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联盟力量。
据悉,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一直致力于搭建资源共享、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大平台,在中医药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共同助推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易臻
来源: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fa92d8e4b019ce5659fc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