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一间书屋泽被后世中医学子

发布时间:2024-08-12 通讯员: (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程慧娟浏览次数:230

如果有机会参观一位国医大师的书屋,你会干些什么?是阅览丰富的中医藏书,还是触摸大师的成名足迹,亦或是静静感受中医前辈的哲思。如此种种,都可以在这一间复刻的书房里得以实现。

走进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五层的一间小屋,推开挂着“茧斋”牌匾的木门,一个面积约十平方米,拥有三面墙八个书柜的书屋映入眼帘。这是曾被称为“金陵藏书状元”的国医大师干祖望为后世学子们留下的一个巨大中医知识宝库。

这间一比一还原干祖望生前书房的小屋,书柜、书桌,甚至木门都是原封不动地从干祖望生前的家中搬到这里,门上贴着干祖望手书的字条“书不可带出书房”。在地板上,甚至还能看见干祖望的拐杖磨出的划痕。在这里,5036件他生前珍藏的图书、文稿、笔记、处方等散发着旧书籍的特有气味,等待着学子们的光临。

一比一复刻国医大师生前书房

2015年,104岁的干祖望去世。两年后,干祖望的子女将他生前藏书全部捐给南京中医药大学。

为了保存这些藏书,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图书馆一比一还原了干祖望生前的书房,并且开始整理干祖望的藏书。

工作人员共整理出线装书、平装书、期刊杂志、手册、手稿、讲义等共计5036册(件)。其中大多是中医耳鼻喉科相关文献资料书籍,对中医耳鼻喉科的教学与文献参考有着重要价值。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沈劼介绍,1990年元旦,南京文化界评选“藏书状元”。数百人角逐,干祖望以藏书最多、理书有序而登榜首。他将藏书分类,编号四十余门,排列有序,同时还自制了多本硬壳笔记本,编纂成册,并在首页写有自己编写的目录,便于像字典一样检索资料。

干祖望女儿干千介绍,父亲一生与书为伴,晚年更是每天都要来“茧斋”读书。“因其书屋狭小,如同蚕茧,所以他把书房命名为‘茧斋’,希望自己能安下心来,沉浸在一本本书中,一天天细细编织知识网络。”

干祖望曾写道:“一个与书打交道的人,在他数十年中亲手积累起来的左图右史中徘徊、凝坐,即使不阅不谈,也能欢从心出。书没有给我富与贵,但给了我比富贵还富贵的享受。”

干祖望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分享了自己在阅读期间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类书。这些书籍,仿若一盏明灯,指引着年轻的他走上医学研究之路。

一是孙思邈的两部《千金方》。干祖望每读《千金方》,都格外留意其中涉及到文化修养的内容,并进行初步统计。二是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古文献。干祖望在《学会读中医古文献》中提到“《内经》是中医界公认的经典著作。不读它,你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中医”。他认为,学习中医有一个“懂→通→精→化→神”的过程,学习中医理论,要粗浅通读并不难,但是要精通某些深奥的精微理论,则需要认真思考才能真正理解。

沈劼表示:“只有亲眼到茧斋看看,才能明白干老说自己‘读书教书藏书著书,一世靠书饱腹’是多么真实的写照。”

书屋藏书数字化惠及更多学子

“在整理书刊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为喉科之祖,他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对涵养医德的重视、对后生晚辈的提携,在茧斋所存书刊的字里行间无处不在。”沈劼说,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还将书稿影印形成文字档,开启了茧斋的数字化之路。

在茧斋门口的一台机器上,点击相应的版块,就可以找到茧斋里对应书籍的数字版。

“书籍的数字化方便了我们查找书籍,不仅可以保护干老的藏书,也可以让这些藏书真正地惠及中医学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黄星哲说,茧斋已经成为南中医学子必须要来的“打卡点”,是学子们内心的文化地标。

干祖望的学生陈小宁曾经回忆,“茧斋”是师生相聚的乐园。他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同学们白天上课,侍诊,晚上总喜欢到干祖望家“白相、白相”(南京话中的“玩耍”的意思)。好在干祖望的家——上海路2号就在江苏省中医院的宿舍斜对面。“干老师和师母都非常好客,见到有学生来就拿出坚果来招待。”

“当我第一次作为讲解员进入茧斋,倾听百岁老人那份坦荡坚韧的国医风范,领略那份自缚琅缳,孜孜不倦的爱书情怀。干老的行文哀梨并剪,作诗平仄押韵,行医无私坚守,为人坦荡清高,这一切都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负责讲解茧斋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敬文文学社志愿者马小璐说。

“我事涂鸦你吐丝,两般姿态一般痴,卌年自缚琅缳里,乐仅庐陵太守知。”1982年1月,干祖望在茧斋里自提的这首诗,正是他的书屋仍在泽被后世学子的写照。

2021年,“茧斋”入选了世界文学之都地标,2024年又被认定为江苏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沈劼表示,作为一种精神地标,茧斋将会一直驻扎在每个南中医学子的心里,守望他们的中医之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4年8月14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