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是影响记忆、思维、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一组临床症状,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痛苦,还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照料者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老年认知障碍人数剧增。解决这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寻找一种能够有效筛查早期高危人群的简便工具已迫在眉睫。
2024年6至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忆家安”暑期实践团针对当下老年认知障碍疾病呈低知晓率、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三低”状况,以标准建立为出发点,借助科技手段,通过专业培训、调研走访、助老服务“三合一”方式,针对栖霞区内40个社区老人群体开展基层记忆障碍评估与干预调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公共卫生问题。
守好“心”路,以温暖行动铸就守护记忆的信念基石
“人总是会变笨的,我想让它慢一点,我们可以让它慢一点。”2024年6月16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举办的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层记忆障碍的评估与干预培训班”上,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柏亚妹院长对前来参加培训班的200余名学员这样说道。6月25日,一支由护理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先锋党员、护理学院22、23级研究生及来自各专业的本科生组成的“忆家安”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式成立。随后,实践团通过“以研带本,三层架构”模式,遵循前期调研中形成的认知筛查流程,分批次对南京市栖霞区内40个社区的社区老人认知障碍状况进行初步摸排。“守护记忆,安宁家园”是忆家安实践团成立的初心,也是他们不懈追求的动力源泉。
通畅“幸”路,以倾情陪伴构筑呵护心灵的温馨港湾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不仅是困扰所有人的哲学问题,还是来自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困惑。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常说的“老年痴呆”,而“认知障碍”便是它的前身。正如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里的一句台词说到的“我的叶子掉光了,风雨裹着我的叶子,我再也没有栖身之地了。”对于许多认知障碍的老人而言:失去记忆,就等于死亡。
在为期两个月的筛查里,每当晨光初照或夕阳西下,一些年轻的面孔便穿梭在小区的每一个角落里。在实践团成员深入的40个社区中,遇见过许多独自前来筛查的老人,成员们一边细致地为老人们进行系统筛查、监测血压、血糖,询问日常健康状况,另一边则自然地开启了话题,从家常里短到过往岁月,从儿女近况到兴趣爱好,无所不谈。“谢谢你陪我说说话。”这是成员们听到最多的话。
“我最近睡眠不太好,老是早早地就醒来……”在筛查现场,实践团成员面对老人们纷纷述说的睡眠困扰,针对不同体质辨证施术,开展耳穴埋籽、推拿等系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服务,同时就中医养生、食疗、保健等方面问题向老人们进行了详细解答,鼓励老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
奔向“新”路,以科技创新织就认知筛查的健康防护网
实践团队秉持“医工交叉、融合创新”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的要求,与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研发认知诊疗“南南”系统,构建筛查、诊疗、干预以及照护的防控体系,运用老年人虚拟现实认知康复训练系统,通过深入社区,采集多元多模态信息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形成MCI(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风险人群的早期预警信号系统,并以“线下社区义诊+宣传”和“线上定期宣教+测试”的形式开展针对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全过程、多方面、个体化、延续性服务。
从一个人到一户人,从一个社区到一条街道,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忆家安”暑期实践团始终秉承“用心守护,用爱陪伴”的服务理念,拥抱“银色浪潮”,助力构建筛查、诊疗、干预及照护的全方面、多方位系统防控体系,让“遗忘”慢人一步,让“记忆”与爱同行。
通讯员 刘姗 曹玉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来源: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b5e9fce4b0458dc38c41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