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媒体

如何从《本草纲目》里挖宝?南中医传薪讲坛专家支招:去读“字缝缝”!

4月23日,第29个“世界读书日”当天,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启动以“杏林春晓 又闻书声”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校园读书节活动。当晚,南中医“传薪讲坛”在图书馆一楼敬文学术报告厅再次开讲,围绕“《本草纲目》与中医药文化”这一主题,国内本草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赵中振、王家葵、陈仁寿、吴啟南及付璐五位专家,就《本草纲目》的学术价值、西方世界如何看待中医药文化、本草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药鉴定新技术的应用、《本草纲目》的海外传播等问题展开热切讨论。报告厅座无虚席,300余名南中医师生与专家零距离交流互动。活动全程同步在线上直播。

据悉,读书节期间,图书馆还陆续开展校本文化“薪火”工程文化大讲堂、雕版印刷体验、图书盲盒等18项书香活动,将传统阅读与科技进步产物相融,采取3D光雕、AI共读等技术,让读者们感受读书乐趣。

用读书节献礼校庆

让传统医药与现代本草“面对面”

记者了解到,南中医图书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共读一本书”作为图书馆品牌活动栏目已坚持多年。本次读书节,图书馆选取《本草纲目》金陵版为共读书籍,围绕这部中医药典籍开展了一系列书香活动。

“今天的面对面,是专家与南中医师生的面对面,也是《本草纲目》跨越400多年与现代本草学的面对面。”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博物馆馆长沈颉在致辞中谈到,25年前,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负责总编审的新中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中华本草》问世,向校庆 45 周年献礼;25前后的今天,南中医师生再次共读一本《本草纲目》,献礼校庆 70 周年,期望本次“面对面”,能够激发大家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如何从“大部头”书目里挖宝贝?

专家支招:要带着目的去读“字缝缝”

远在中国香港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本草纲目研究所建所所长赵中振以视频连线方式做分享。他围绕“一个人、一本书、一把草、一座桥、一棵树、一首歌”六个主题词,介绍了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版本历史,强调新时代的中国与中医药要以更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将世界传统医药的宝贵经验与资源相容并蓄。

那么,面对这样一本书,新时代大学生该如何去读?成都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教授王家葵提出了宝贵建议。他谈到,对于医药学习者和继承者来说,《本草纲目》是个非常重要和特别的“锚点”,可以漫无目的地泛读,再带着目的去精读,要能够从“字缝缝”里读出作者真正想说的话。

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仁寿则分享了与全国400余名专家一同编撰“新的本草纲目”——《中华本草》的体会,表示《中华本草》是现代人站在巨人李时珍的肩膀上,融入了前沿科技元素,也因此,该书获得了获得国家图书荣誉奖、第十届中国科技图书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做课题没有思路了,同学们可以翻翻《本草纲目》和《中华本草》这种‘大部头’书目,有宝贝在里面。”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吴啟南教授提出要从传承精华和审慎创新的角度来阅读《本草纲目》。“随着社会科学知识不断丰富,科技进步促进了中医药的分化。过去在外观上无法分类的植物,现在可以从微观显微镜看细胞来分类。同学们要学会把新的技术和知识与传统中医药文化相融,为世界中医药发展和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付璐从大象皮这味中药的故事入手,向同学们生动讲述了《本草纲目》与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传播的历史。她提到,外国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没有见过大象,因此大象皮在《本草纲目》中的收录,同时也无形中成为了国人进行论证反驳的学术资料。

专家精彩分享之后,在场南中医师生抓住难得的机会现场提问,与专家进行热烈互动。

南中医的“传薪”讲坛,传的是医道也是文脉。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晓在总结发言中对南中医学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拥有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自信和创新发展中医药的文化自觉,南中医师生们要共同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贡献微薄之力。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贺东婷;供图 南京中医药大学)             https://wap.yzwb.net/wap/news/3713796.html?timestamp=1714032715247


发布时间: 2024-04-25  | 通讯员: 杏雨网 )  | 责任编辑: 程慧娟  | 浏览次数: 11  
[ 回到顶部 | 回到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