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医药学科最富中国特色、最具原创优势、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程海波连用三个“最”回应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之必要性。刚刚闭幕的江苏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蓝图已绘,南京中医药大学要在建设高质量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服务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上展现南中医担当。
发展中医药事业,最根本的是人才质量。程海波介绍,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现了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长学制本博贯通培养全覆盖,按照“学贯中西、大师潜质、国际视野、追求卓越”的要求,构建形成卓越医生、卓越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并行的中医药高素质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最近几年,还根据百姓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需要,新开办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儿科学、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新的一年,学校将坚持服务国家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中医文化自信的高质量人才。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现代科学阐发中医药科学内涵”,这是一直以来学校开展高层次科学研究的基本遵循。程海波表示,学校中医药学科将坚持立足科技“四个面向”,聚焦中医药发展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以有组织科研、校院企协同等举措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层次科学研究,去年与附属康缘药业联合重组的中药质量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建设,今年将继续在学科交叉等多方面,推动中医药科技自立自强。
中医经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根源与精髓,更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基石。程海波告诉记者,今年将继续依托刚成立的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所,统筹推进吴门医派、孟河医派、龙砂医派、澄江学派等江苏中医流派的研究和建设,开展《中华本草》等经典读本的修订工作,为中医强省建设提供更多知识贡献。
“作为中医药大学,为百姓提供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也是我们肩上重要的责任。”程海波表示将继续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附属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研发更多适合中国人体质的“中国药”。同时,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活态载体,学校将以获评成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理论研究基地为契机,在“两个结合”的研究阐释上作出南中医贡献;以中医药为媒介,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中创新中国话语、中国叙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向国际社会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
【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如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在刚刚结束的省两会上,养老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徐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祝木伟说:“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老年人口工作指明了方向。”
“解决养老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方发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应对。”祝木伟认为,建设“医康养”一体化医疗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推进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和养老院一体化建设,在科研、教育、培训和标准化建设方面探索“医康养”医疗机构运营模式,着力打造“医康养”集团。
构建以教育为先的养老健康支撑体系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措施。一是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与预防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患病风险,从而减轻医疗体系的负担。二是加强医学生专业教育和学习培训,提高医学生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培养他们的养老服务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据介绍,徐州医科大学于2020年成立养老研究院,是国内较早专注于养老研究与实践的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学校深入探索和研究老龄化及养老问题,建立了养老服务和行业标准,构建了数字化“医康养”养老服务体系,并承担了养老护理员的人才培训工作,一直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缓解人才短缺问题不懈努力。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医学和教育的优势资源,通过开展教育、科研、实践和政策倡导等多种方式,努力打造‘苏适养老’的徐医大模式,为养老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祝木伟说,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协同落实机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相关部门和养老服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同探讨和分享经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养老事业的协同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银发经济】
我省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在刚刚结束的全省两会上,如何“支持发展康养产业、银发经济”“激发养老产业、盘活银发经济”也是多位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人口老龄化催生银发经济成为现实。相关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将达三分之一以上,意味着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陈友华教授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银发经济、养老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既是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福祉的需要,也顺应了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趋势。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83.6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15%,高于全国(18.9%)3.2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449.60万人,占比17.04%。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省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省情。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预期提升,老年人消费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医疗保健、继续教育、文体旅游、康养服务等成为老年人新的生活方式。另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2030年老龄产业潜力届时将占到GDP的五分之一,2050年将达到三分之一,康养产业、银发经济未来可期。
陈友华说,养老服务属于生活服务业,其发展直接受收入水平影响。特别是50后、60后相继步入老年,50后、60后人口总量逾4亿人,这个群体相对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收入水平稳定,追求健康和投资健康养老的意识也更强,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这将会给老龄产业带来新图景。这个群体的消费需求和长远安排深刻影响着未来老龄产业的发展动向。
“但与此同时,50后、60后是从艰苦卓绝的岁月中过来的,省吃俭用曾是这代人的集体记忆。如何激发他们的消费意识、激活银发经济?”陈友华表示,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一味地强调银发经济,可能会影响婴幼儿消费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两者是一个动态平衡。陈友华认为,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起步不久,在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府加大引导和支持。政策制定既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兜底困难老年群体,又要发挥政策的引导功能,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如何“为‘最柔软人群’提供‘最安心的照护’”,给每个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支撑?
记者了解到,去年,无锡跻身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行列,行业发展更加规范。截至2023年12月,全市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共468家,可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2325个,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4.3个,在国家托育机构备案信息系统完成备案机构306家。
“尽管我们的托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资源分布发展不平衡、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推进落地、托育服务供给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和不足。”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四级调研员孙厚勇坦言,“需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教养医相结合的托育服务体系,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2024年,无锡将在“品质托”“方便托”“专业托”“省心托”“安全托”上发力。孙厚勇透露,计划新增优质普惠托育机构20家,力争创成省示范6家,鼓励探索优质托育机构“1+N”多点服务供给模式,提前完成“十四五”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的目标任务。
为了给社区的婴幼儿和家庭提供更好的托育服务,无锡还将完善并组织实施托育机构负责人、保育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岗前培训、专题集训、继续教育等制度规定。成立市托育服务专家库,定期开展督导,促进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对群众来说,托育服务是否就近、方便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孙厚勇表示,今年无锡将大力兴办社区托育服务,突出政府主导、落实属地责任,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方式,积极打造“15分钟托育圈”,让群众就近送托。完善“托育地图服务”功能,让群众方便送托。
今年,无锡还将出台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医疗机构面向社区或托育机构签约开展“打包式”服务,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产业园区、物业企业利用现有场地建设托育服务设施或举办托育机构。进一步完善机构安防系统,保障在托婴幼儿安全健康。推进医育融合项目研究,在2023年推出无锡市0—3岁婴幼儿配餐指导意见基础上,新一年重点在睡眠照护指导、身体活动和发展、特殊健康状态照护上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
【大健康产业】
生物医药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实力竞争的战略高地,企业创新突围、勇攀高峰,才能为大健康产业提供强劲动能。
“过去几年,集团始终以全面布局‘基蛋大健康生态圈’作为发展方向,已于2023年完成初步布局大健康领域。”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苏恩本介绍,从POCT(即时检测)业务起家,公司在心肌和炎症检测领域完成多年技术积累和产品布局,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I)检测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终端客户覆盖基层医院、等级医院、第三方检验中心等医疗机构。2024年,则是完善布局大健康领域更为关键的一年。集团扎根体外诊断领域,满足消费者从疾病诊断、心肺康复、宠物诊断到营养保健全领域的医疗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健康产业’,不仅增加了我们继续深耕的信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一直以来江苏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视。”苏恩本说,在基蛋生物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平台搭建和全面布局的过程中,江苏省提供了众多项目支持及政策引导。如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公司超高速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开发,南京市科技局生命健康专项支持公司开发新型肿瘤标志物等。“2025年公司的新总部大楼将竣工,在建设过程中也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在苏恩本看来,大健康领域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制定的健康产业政策,包括导向方向、发展计划以及资金支持。同时,大健康企业需要逐步提升技术创新,以建设大健康自主核心知识产权作为发展根本,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作为新型大健康技术发展方向,逐步推进产学研医融合、人才梯度培养、国际合作加强,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延伸及组合效应,实现医药、健康、医疗器械、智数技术和大卫生业务的融合和统一支持。“着眼未来发展,公司将垂直整合体外诊断(IVD)全产业链资源,带动省内上游企业的发展,打破大量关键原料依赖进口的现状,为下游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推动江苏省IVD产业的发展。同时不断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拓展产品序列,逐渐形成从POCT到IVD,从IVD到大健康的全面布局。”
本报记者 仲崇山 安莹 杨彦 蒋明睿 王甜
来源:新华日报 2024年1月31日 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