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中医学泰斗,首届国医大师,原南京中医学院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周仲瑛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殡仪馆博爱厅举行。周仲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2日5时2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6岁。
周仲瑛同志逝世后,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江苏省和各有关方面领导同志,两院院士、国医大师等通过各种形式对周仲瑛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江苏省和各有关党政机关,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学会、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和有关单位等发来唁电悼文或敬献花篮花圈。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行政,学校校领导,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各学院,各附属医院,师生医护员工和校友,周仲瑛同志的弟子及生前友好等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沉痛哀悼和深切缅怀。
周仲瑛同志1928年6月生于江苏省如东县,出身五代中医世家。自幼从父学医,1947年求学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8年开业行医。1955年成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首批学员,1956年毕业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972年任江苏新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组组长,1979年任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1982年至1983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1983年至1991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1979年任硕士生导师,1983年任教授,1985年任博士生导师,1987年任主任中医师。
周仲瑛同志一生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德高望重、贡献卓著,是新中国中医教育事业和中医内科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创建了中医内科学总论和辨证施治纲要,开辟了临床专业的分化途径,开创了中医内科急症学学术体系。获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优秀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优秀指导老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科技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承淡安终身成就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周仲瑛同志医术精湛、德艺双馨,是中医临床大家。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75年,对中医内科急难疑重病症的辨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一生参与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流行性出血热、2003年的非典,以及后来的“甲流”、新冠疫情等多次抗击重大传染病的战役。他审证求机,知常达变,采用中医药治疗感染性休克、病毒性高热、流脑、重症肝炎、中风急性期、肿瘤、风湿免疫病等多种外感热病及内伤急疑难重症,活人无数。
周仲瑛同志立学立言、守正创新,是中医学术大家。他坚持理论为先导、实践求真知,继承与创新并举,率先提出了流行性出血热“病理中心在气营”“病理因素为三毒”以及“病理特点多为气营两燔,到气就可气营两清”等创新理念。他对长期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提炼升华,以“病机十三条”为纲构建了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形成了以“审证求机、活化辨证”为灵魂的学术思想,创新发展了中医学理论。
周仲瑛同志立德树人、桃李天下,是中医教育大家。他长期担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为党的中医药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开创了南中医发展的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重视中医薪火传承,因材施教,倾囊相授,弟子遍及海内外,许多成为院士、名医、名师、名家。他是全国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学术传承师带徒项目指导老师等,先后培养博士30名、硕士11名、博士后2名、中医临床优才弟子22名、学术继承人24名、传承团队弟子26名、再传弟子数千名。他为全国中医内科学统编教材的编写提供蓝本,先后主编、副主编《中医学概论》《中医内科学》等教材、教参13种,其中《中医内科学》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特等奖、《中医内科急症学》成为新世纪创新教材。
周仲瑛同志与时俱进、精研不倦,是中医科学大家。他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先后主持和带领团队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计划,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等各级课题42项;获各类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奖48项,其中“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中医病机辨证学》《瘀热论》等学术专著共42部,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为中医药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仲瑛同志一生致力于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他发皇国医、医政双担;植桂培兰,作育英才;德满杏林,泽惠苍生,彰显了一代国医大家的非凡成就和宗师风范。他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作出了卓越贡献。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刘丹青)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苏频道 2023年10月6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221896/706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