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媒体

【经济参考报】迎战“德尔塔”:中西医制度化抗疫有良方

近期,国内多点出现本土散发新冠肺炎疫情。记者了解到,在江苏、北京、河南、湖南等地,中医药已贯穿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康复全过程,对儿童、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等特殊患者也有良好疗效,中西医结合、中医早介入等机制也逐步明确、规范。

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多位中医名家认为,本轮疫病正值三伏暑热,特点是“暑湿夹杂”,与去年春季我国疫情所处“寒湿”相比,核心病机没有大的变化,建议居民增强防护意识,配合接种疫苗,注意清暑热,高危人群可服用预防方剂。

中医药贯穿救治康复全过程

截至记者发稿,据江苏省卫健委8月17日通报,7月20日至今,江苏已有80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出院。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医专家赴南京指导疫情防控救治,江苏也组织省内中医专家同步参与救治。

7月29日,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向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派出首批中医医疗队。截至目前,该院累计派出7批117人次的专家和医疗队参与南京、扬州两地患者救治与康复。

中医医疗队队长、江苏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中医师何海浪介绍,11名队员分在6个病区,既有普通病区也有重症病区。他们在国家中医专家组指导下,同来自其他医院的医疗队一道,负责中医查房及中药治疗。

随着收治人数持续增加,患者病情也在随时变化,队员们每天跟随国家中医专家组查房,为患者诊脉、问诊,辨证施治,及时调整中药处方,保障入院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能够服用上中药汤剂。

此前,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分析认为,本次南京疫病特点是“暑湿夹杂”,治法应以“汗和清下”为大法。中医医疗队进驻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后,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发现大部分患者以发热、大便不通、胃口不好、头痛等为主要症状,舌苔厚腻,正如周老分析,属“暑湿夹杂”之证,在国家中医专家组指导下,中医药抗疫取得良好疗效。

何海浪所在的重症病区此前收治了一名患者,持续高烧一个星期,江苏省中医院中医呼吸病专家朱佳教授在查房时,严格按照国家第八版诊疗方案,结合“汗和清下”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在连续两天服用中药汤剂后,患者体温明显下降,第三天体温基本恢复正常。该患者原本CT检查显示肺炎持续进展,现在病情也趋于稳定,氧饱和度、抗体等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在江苏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医疗队党支部书记杨江进驻病区后,儿童患者也陆续接受中医药治疗,针对患儿的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辨证施治,亦取得良好疗效。

8月5日,南京首批6名患者出院,转入已完成隔离康复病房改造的溧水区中医院进行康复观察。江苏省中医院派出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史锁芳教授等3名专家驻点支援,继续使用中医药帮助患者加快康复。患者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中医养生操八段锦,结束后再由医护人员带领做四至五分钟的呼吸操和经络操。

中医查房需要看舌象、搭脉等辨证施治,与确诊患者接触的距离较近,且时间相对较长,医疗队队员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神,让机体气机升降能够恢复正常,有助于疾病的向愈。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国家岐黄学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教授表示,新冠肺炎不仅损伤患者身体,还会产生情绪方面的影响,如恐惧、焦虑等,而中医药对于新冠肺炎患者后期肺功能、身体机能、应激状态等方面的康复有良好效果。

中西医结合正成为制度化“标配”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关于从严从紧做好中医药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做好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确保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落实到位。

记者梳理发现,应对本次疫情,河南、湖南等地明确要求中西医协同、中医早介入。

例如,河南近日印发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和新冠肺炎集中隔离点中医药预防工作方案,要求成立专班专门负责中医药救治,确保患者及时接受中医药治疗。

其中包括,实施三级中医医师负责制,对住院患者每周不少于2次中医会诊或指导,重症患者随时会诊;实施中药药事服务保障,定点救治医院应设置符合标准的中药房、煎药室,确保医嘱下达后3小时内患者用上中药汤剂;每个病区至少配备1名主治及以上职称的中医师,落实一人一方、一人一策,做到方证一致,规范诊疗,严格病历管理,包括中医四诊、辨证和方药组成,病程记录应体现治疗调整过程、会诊内容和意见,同时体现中医诊疗的连续性和规范性。

在集中隔离点,河南要求明确负责中医药预防工作的机构和负责人,确保落实中医药人员配备、中药煎煮配送、登记发放等环节要求,原则上每个集中隔离点配备1名中医医师、指定1名联络员,加强对派驻到集中隔离点的中医医师培训,确保人员熟悉预防方案,提高群众对中医药使用的认同感。

7月30日,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了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普通型、重型、恢复期五期八型辨证论治方案,发布了中药预防方,推动中药预防汤剂“应服尽服”“愿服尽服”,帮助广大群众尽快建立中医药预防屏障。8月1日至5日,湖南对一线易感高危人群发放中药预防方剂累计78.8万余剂。

“中西医结合、中医全程参与救治,对于病毒核酸转阴或症状改善,起到较好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今年已经第三次与德尔塔变异株正面交锋,目前仍在南京抗疫一线。

张忠德介绍,去年武汉疫情中出现的胃肠道症状和发烧、咳嗽、气喘等症状,本轮疫情也都有表现,只是偏重不同。因此,治疗原则和方法也大致相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认为,对于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医治疗方面仍然参考国家第八版诊疗方案当中“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医方案,在使用推荐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做适当调整,尤其要注意增加清暑热、芳香解毒药物的使用,对多例京外关联北京本地的确诊病例,北京全部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诊治,中医疗效较为明显。

经历一次次抗疫“实战”,中医药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不断积累经验,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也在实践中日益完善。

“我想强调的是,在几次新冠病毒德尔塔株感染的临床救治中,中西医协作都非常融洽,大家共同查房,讨论、制定救治方案,优势互补,尽全力救治病人,这是最优化的抗疫方案,也是中国疫情医疗救治的一大特点。”张忠德说。

加强防控意识是关键 可用中药代茶饮

张忠德介绍,本次南京、扬州疫情经中医专家组综合研判,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核心病机特点为湿毒疫厉之邪伴暑热胶着,弥漫三焦,传变迅速。

“本次疫情与去年春季国内疫情所处‘寒湿’条件又有一些新变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伤寒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周春祥教授认为,三伏天本就闷热难耐,又遇台风侵袭,阴雨连绵,在这样特殊气候条件下,湿热氤氲,易产生“暑湿”的致病病因,致病后易出现湿热缠绵的特殊病理,中医药防治要重点考虑阻断湿热病证的发展。

预防方面,刘清泉建议,第一,增强疫情防控意识是关键;第二,包括老年人和17岁以下青少年,各类人群如无禁忌症,应主动接种新冠疫苗,现有疫苗对于德尔塔变异株仍然有效,尤其是机场、海关、车站、从事进口冷链食品仓储和医疗卫生机构等一线工作人员;第三,可用中药代茶饮,以益气养阴、芳香化湿为主,稍微配合清暑热之品,提高免疫力,“养正气”;第四,养成良好的卫生防护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次,江苏省中医院从道地药材种植基地调集了多个品种,特别是金银花、羌活、苏叶等抗病毒、清热解毒等中药饮片,加班调配、煎煮,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急煎中药防疫汤剂,截至8月8日,已先后煎煮近2万袋中药防疫汤剂,制作了6000多袋防疫方和3000多包“芪参固表颗粒”。

方祝元介绍,“芪参固表颗粒”是江苏省中医院去年在国医大师周仲瑛指导下,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以及清代名医叶天士临床医案等古代经典名案,由江苏省名中医奚肇庆教授等专家研发获批的院内制剂,有扶正固表、疏风理气、健脾祛湿的功效,可用于预防新冠肺炎及湿邪引起的病毒感染、流行性病毒性感冒,也可适用于新冠肺炎恢复期肺脾气虚者及医学隔离期气虚易感人群,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温病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杨进教授提出,南京正值炎暑之季,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湿热较盛,汗出较多,机体多表现为脾虚湿盛,津气耗伤的体质特点,大众可以日常多食用百合、银耳、山药、绿豆、苡米仁、赤小豆等,每天按摩迎香、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每穴位按摩2分钟左右,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可能接触确诊患者的人群,如医生、护士、志愿者等,可适当服用中药预防方剂或中成药;对已接触确诊患者但未发病的隔离人员,还可服用特定的防疫茶饮、防疫汤方等。

记者:陈席元 

来源:经济参考报 8月18日

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21-08/18/content_76654.htm 


发布时间: 2021-08-18  | 通讯员: 杏雨网 )  | 责任编辑:  | 浏览次数: 235  
[ 回到顶部 | 回到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