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众所周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请该院全国著名中医温病及内科学专家王灿晖教授配置“宏济防疫方”,主动与建邺区卫健委对接,8月1日起,持续承担辖区内集中隔离点防疫方剂配送,保障集中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服用。
整装待发的“宏济防疫汤剂”。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温病临床研究中心顾问王灿晖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温病及内科学专家,他十分重视“治未病”思想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推崇“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王灿晖教授认为,此次新冠疫情以“湿毒”为主,随着疾病发展,后期夹杂“瘀毒”,结合疾病特点及当下时节特点,亲自拟定了“宏济防疫方”,该方主张固表益气、燥湿健脾、祛毒防毒。该汤剂由太子参、黄芪、金银花、白术等中药组成,以使气旺表实、肺润脾燥,外邪难以内侵,从而达到预防之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该院党委统一领导和大力号召下,7月31日,医院药学部受领任务,第一时间成立供应保障小组,并制定“防疫汤剂加工制作标准化操作流程”。为确保汤剂能够及时加工、配送到位,党员、班组长、业务骨干等纷纷主动请缨参与其中。虽然任务严峻,但依然严控加工制作流程,从处方调配、清洗、浸泡到汤剂煎煮、加工、包装,所有步骤严格执行,一切分工协作,井然有序,严把汤剂质量关。中药加工炮制中心的药师们更是主动放弃休息,每天清晨到岗,不分昼夜加班加点。8月1日起,每日免费向建邺区集中隔离点送出6000余袋中药防疫汤剂。
眼下南京正值大暑节气,高温下的煎药室温度常常达到40摄氏度。煎药时,一股股热浪夹杂着浓烈的中药味扑面而来,锅里的中药翻腾着,随着热气直往上冲,时常熏得加工人员睁不开眼。一天下来,衣服早已不知被汗水湿透几回。加班加点的高温作业,虽觉辛苦,但大家都毫无怨言,纷纷表示“只要能为南京的‘抗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让市民的工作生活早日恢复正常,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通讯员 端梓任 记者 华琳月
来源:人民日报 8月2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2423608/rmh2242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