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动态

我校举办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春节民俗文化体验活动

2月9日上午,为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纾解留校学生思乡之情,加强中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以健康养生的方式过好中国年,国际教育学院、台港澳教育中心举办“就地过年,与‘宁’团圆”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春节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副校长孙志广出席活动,栖霞区委统战部领导,国际教育学院、台港澳教育中心领导、老师、留校学生等近百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人员合影

活动现场,灯笼高挂、热闹非凡。此次活动开展包饺子、写祝福、剪纸、泥塑、挂灯笼等多种形式的年俗文化活动,参与学生每人一张体验卡,每完成一个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将收获一枚印章,集齐五枚印章可获得学校准备的新年礼包和一副跳绳,鼓励大家在疫情期间积极锻炼身体。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过年吃饺子象征着顺顺利利。包饺子活动现场最为热闹,同学们在宿管站阿姨们的指导下,和面、擀皮、包饺子,忙得热火朝天,一个个胖乎乎的饺子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同学们对写福字和春联有极大的兴趣。在国际教育学院汉语教师周延松的指导下,同学们拿起毛笔,写下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几位留学生同学还互赠自己亲笔书写的福字和对联,尽显浓浓的同学友谊。剪纸是人气最高的体验项目,同学们将特邀嘉宾、“金陵神剪张”第五代传人张钧老师团团围住。同学们跟着张老师的讲解,一招一式、一刀一剪,模仿得细致入微。孙志广副校长也兴致勃勃地坐到学生们中间,与大家一起体验剪纸的乐趣。来自尼日利亚的何优美同学说:“这样的年俗体验活动真的太棒啦!我太喜欢剪纸了,一把剪刀,竟可以剪出如此精美的图案”。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作成形,或素或彩。此次活动也有幸邀请到省级非遗项目“南京泥人”传承人何斌老师为同学们授课。何老师手下的卡通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家都被这绝活吸引,纷纷围靠着摊位,拜师学艺。几位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捏塑出花朵、小白兔等造型。春节前后,人们都会挂起象征团圆的灯笼。五彩斑斓的灯笼制作摊位吸引着五洲四海的同学们,他们亲手制作的手工灯笼,点亮了整个活动现场。

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参加春节民俗文化体验活动

在同学们兴致勃勃体验年俗文化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投入其中,与大家一起包饺子、写福字,年味十足、热闹非凡。

“吃饺子喽”,在一片热闹声中,饺子上桌了。年夜饭是中国人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今天,师生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和丰盛健康的菜品,聊着家常,庆祝新年的到来。此次活动隐藏了多处中医药元素“彩蛋”,特意调制的补血益气养生茶,来一杯立刻元气满满;精心准备的营养药膳午餐,大快朵颐的同时保健强身。寓医于食,相得益彰,让大家健健康康过好年。

午餐后,留校学生领取了学院精心准备的春节慰问礼包。

来自乌克兰的皮特表示,这次活动让他大开眼界,体验了剪纸、捏泥人等传统文化习俗,还吃到了饺子、药膳,中国春节太有意思了。第一次在外过年的台湾同学魏嘉蓉说,往年春节我都会回到台湾家中与家人团圆,今年因为疫情原因,选择就地过年。学校的领导、老师们特意为我们举办了年俗体验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春节对中国人而言意味着团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是同学们为抗疫贡献的特别力量。本次活动将一批中华优秀年俗文化引进学校,在喜迎新春佳节的同时,也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此辞旧迎新之际,师生齐聚一堂,零距离接触中国“年”文化、感受中医养生的意蕴,开心健康过大年。 

发布时间: 2021-02-11  | 通讯员: 国际教育学院、台港澳教育中心 )  | 责任编辑: 周璐  | 浏览次数: 995  
[ 回到顶部 | 回到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