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语文作业,周二英语作业……”7周以来,对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的4位同学而言,每个早晨的序篇,都是与贵州榕江县归柳小学262名侗族小朋友一起,从一堂 “空中黔课”开始的。
该校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于2013年,2014年开始支教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归柳小学。2014年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60周年校庆典礼上,时任归柳小学校长的该校2005届毕业生陈晓明带回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当地孩子们捧着碗蹲在地上吃饭的场景深深触动了全校师生。为改善孩子们就餐环境与教育状况,南京中医药大学随即捐赠归柳小学20万元新建食堂,并成立了“贵州·远志支教支医服务团”专项援建归柳小学。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归柳小学的正常开学,也打乱了“南中医”研支团的支教计划。为了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研支团的王俏、周琰、王晓坤、张睿4位同学在南京、无锡、徐州、淮安四地坚守教学第一线,通过网络授课,与归柳小学的学生们“在一起”。
学生们观看的“空中黔课”视频为贵州省教育厅统一录制。为和远在贵州的学生同步,做好课后辅导相关工作,研支团的小老师们每天根据自身负责课程按时收看“空中黔课”,并做好听课记录,课后布置作业、在线答疑。
没有了一抬头就写满板书的黑板和清脆而急促的上课铃声,“云支教”的教学新模式,给支教团的成员和归柳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只要肯努力,每个孩子都特别棒”
在支教团里,王俏负责归柳小学“空中黔课”一年级语文、五年级英语。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外出复工的家长越来越多,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又多了起来。王俏担心孩子们年龄尚小,居家自主学习能力差,决定主动和一些外出务工的家长沟通。让她意外的是,许多家长都在复工前教会了孩子爷爷奶奶使用智能手机在群里发作业照片,以此来保证孩子的学习进度;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主动联系她,表示自己会在晚上下班后电话督促孩子的作业,请王俏每次批改完作业把反馈发给他们。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这让王俏感到很开心。
王俏教的一年级班上有个姓杨的孩子,上学期成绩一直不太稳定,近期其父母都外出务工了。王俏找到这个孩子的微信,让他遇到不会的作业就给自己发语音。刚开始杨同学很害羞,发来的语音只有一两秒,王俏就主动发语音和他聊天,拉近两人间的距离。慢慢地,杨同学对王俏越来越信任,每次遇到不会的问题都能够大胆地说出来。“现在杨同学的语文作业做得越来越好,上周的单元测试卷还考了92分。只要肯努力,每个孩子都特别棒!”王俏说。
“学习是走出大山最好的一条路”
周琰负责归柳小学“空中黔课”三年级语文。
开课以来,与同学们同步收看网络课程、总结重要知识点、多平台整合学习资料,课后针对班级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基础及时布置作业并批改,成了周琰的“每日作业”。
但看似平常的教学却并非一帆风顺。对于归柳村的孩子们而言,断电断网是常事,开课以来已经有了5次长时间断电的情况,导致孩子们无法按时上课。根据这个情况,研支团及时调整作业发布时间,针对收看困难的孩子采取“一对一”微信答疑方式,不让一个孩子落下。
课程第三周时,归柳村发生了一次火灾,周边很多家住户都被波及,其中就包括周琰班上的一位女学生家。得知情况后,周琰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安慰他们先把家里安顿好,学生的视频和作业可以后续补上。令周琰没想到的是,这位学生每天都按时提交作业,并且写得工整准确。询问过情况才知道,虽然经历过火灾后家里条件更加艰难,但孩子每天都坚持学习,认真完成作业,让周琰很感动。
“对于山村的孩子而言,学习是走出大山最好的一条路,他们的坚持可能很辛苦,但是未来一定会是光明的。”周琰说。
“不能因为是网课,就放松要求”
王晓坤负责归柳小学“空中黔课”三年级语文。
上学期期末考试最后一门考完后,班上的几个学生跑到办公室来找她,可是一个个却扭扭捏捏,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王晓坤问孩子们是不是有什么事,一开始他们没有回答,低着头玩着自己的手。终于其中一个学生鼓起勇气,大声跟王晓坤说:“语文老师,我们是来跟你告别的。要过完年才能见面了!”
听完这句话,王晓坤瞬间明白了,孩子们是担心她寒假之后还会不会回来。她赶紧说:“你们放心,寒假一结束我就回来了!”
没想到寒假一别已是数月,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假期也成了史上最长假期。尽管网络课程不是亲自教学,可王晓坤并没闲下来,每天按时按点陪学生一起上网课、做笔记,在线解答他们的问题,每天线上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偶尔遇到学生态度不端正、完成作业质量不高的情况,王晓坤就主动找学生谈心谈话,提醒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云支教”这种特殊形式是在非常时期的选择,但王晓坤一如既往地认真备课,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不能因为是网课,就放松对自己、对孩子们的要求。”
“线上复习课让我成了‘被迫营业’的主播”
张睿负责归柳小学“空中黔课”五年级语文。
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网络课程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困难,尤其是在电子设备使用方面。开课前,微信群中问的最多的就是:“老师,手机怎么看,我怎么看不了?”“老师,电视我不知道在哪看?”对于这些问题,张睿会通过手机录屏的方式教家长和学生如何在手机端和电视端进行收看,确保人人都会使用。正式开课后,她还在微信群中为学生和家长普及疫情防控小知识,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教学过程中,山区留守儿童多、智能设备少,学生无法正常按时到课是常事,课程推进慢。为了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张睿开始上起线上复习课。张睿说:“线上复习课的开展也让我成了一名‘被迫营业’的主播,筛选、整合学习内容和知识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张睿给孩子们每天布置了阅读任务,通过写读后感来交流收获和成果,在阅读中思考并增长见识。
特殊的支教方式,云端的网络教学,受众不仅仅是归柳小学的孩子,对于研支团的学子们而言,同样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如何在特殊困难时期,借助云端传递知识、陪伴成长。 (晓璇)
首发:
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5月11日6版)
http://paper.cntcm.com.cn:51126/html/content/2020-05/11/content_623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