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坚持“四位一体”提升美育工作水平

发布时间:2019-05-07 通讯员:江南大学 (教育部网站)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325

江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要求,将文化艺术渗透进课堂教学过程,精心打造通识教育实践类公共选修课,强化教与学双向互动,突出知与行有机统一,不断拓展内涵、丰富载体、创新形式,着力打造富有“江南”特色的美育品牌。

弘扬传统文化,多维熏陶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依托省级非遗研究基地和各类文化艺术讲堂资源,建立江南地区非遗传承人师资库,开设艺术实践精品课、中华文化公共选修课、中国文化艺术课等,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帮助学生感受文化经典,品味国学魅力,坚定文化自信。邀请文学艺术名家名师走进“通识课堂”,排演锡剧《卿卿如晤》、话剧《雨花台》等红色艺术剧目和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评弹《雷雨》等传统剧目,开设《锡剧美学浅谈》《中国古陶瓷赏析》《江南传统造物赏析》等特色通识公选课,帮助学生在情境教学、采风调研、动手制作中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面向本科生和留学生,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系列课程,讲授古琴、竹刻、剪纸、紫砂等中国文化艺术课程,加强传统文化传承。

强化浸入体验,双向互动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学校音乐、舞蹈、人文、美术等学科优势,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开设民歌赏析、民族室内乐赏析、中国古典舞赏析等专题课程,通过现场示范、专题讲解、片段重现等形式传承文化艺术经典,打造言传身教、双向互动课堂体验。先后举办“民歌·传承——江苏民歌赏析音乐会”、“山水清音”民族室内乐赏析等,精心编排文化曲目,综合运用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朗诵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教师边讲边演,学生边听边做,用艺术和文学双重演绎中外名著名作,鼓励学生在互动研析中领会文化精髓。积极拓展国际视域,举办“世界舞韵风情”“黑白舞步”“印度之夜”等中外艺术专场演出,邀请国内外著名文化艺术大师走进课堂,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打造特色展馆,立体展陈提高表现美的能力。依托校史馆、民间服饰传习馆、美术馆、设计馆等一批校内文化展馆群,开展文化艺术展示展陈系列活动,将现场展示与大师讲解、学生艺术实践、学生作品展出等相结合,将馆藏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从单项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多元互动模式转变,把展馆建设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学科文化的立体教科书。将参观校史馆作为新生入学必修课和离校最后一课,在校史校情教育中引领大学生感知大学文化。将各展馆作为相关专业新生研讨课、学科前沿课的立体课堂,如:利用人体科学馆展品、虚拟操作系统、3D互动平台,在可感知的情境中组织《系统解剖》《医学伦理》等专业课程教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集师生赴15省市39县(市、区)采风课程的30余类3千余件藏品,成为服装专业直观的实践课堂。

发挥主体作用,躬身实践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双线互动”思政课堂,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学生困惑、帮助青年成长为宗旨,通过集中讲演、读书沙龙、线上慕课和电子微刊等多种形式,解析理论,讲述时政,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思政教育由传统说教传递到创新说理对话的转变,提升教育实效。依托学校群体性文化活动和书香校园建设平台,重点打造戏曲广播操、人文经典阅读等群体实践课堂项目,提升学生参与度和获得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作用。开展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培训,在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庄严成人礼·千年华夏情”专题活动,进行茶文化等表演,引导学生积极体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