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17-03-07 通讯员: ()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105

今年2月,人社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要求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提高医生收入是否会导致医疗费用上涨,最终让患者买单?医生的收入是否同他们的劳动付出相匹配?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从哪里先改起来?工人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医疗卫生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

“技术不如器械,服务不如药品”

根据指导意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宁夏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各选择3个市(州、区),除西藏外的其他省份各选择1个公立医院进行试点。

对此,不少全国政协委员表示,改革恰逢其时,“医生的收入确实应该提高”。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介绍,同其他职业相比,“医生的教育投入、经济成本、训练成本非常之高,成长过程比较慢,需要终生学习。”

“行医绝非易事,技术难度大,必须承担相当大的风险,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病理科主任孙建方认为医生专业技术程度高、培养成本高,当前却不能在收入上反哺。

熊思东委员还提到一个现象,“当前医生工作强度比较大,工作时间长,8小时以外的加班太多,而且,这在医务人员中非常普遍。”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向记者表示,当前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和付出的劳动技能水平与劳动强度都严重不匹配。

孙建方委员告诉记者,同医生的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培养成本相比,我国部分医生目前的收入水平确实比较低。

“一次显微外科的手术费,比绣一次眉还少。”熊思东委员说,外科手术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高,但是劳务所得却偏低。

熊思东委员告诉记者,在医生的收入结构中,做技术的不如做器械的,搞服务不如卖药品,医生收入来源很不科学,不能吃“专业技术饭”。他认为,主要原因是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一刀切”,主要根据学历、职称来确定收入水平,而不是医术水平和工作强度。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旭东也表示,现在不同岗位、不同医院的医务人员收入差距比较大,“骨科、外科医生收入比较高,一些冷门科室的医生收入比较低;大医院的收入高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低。”

孙建方委员认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打破“大锅饭”,多劳多得,提高劳务技术报酬势在必行。“就是要让医生心安理得地拿到该拿的收入,杜绝灰色收入。”不过,他表示,提高到什么程度,成本由医院、个人、医保基金等如何合理分担,需要认真研究。

提高诊疗费,使医生价值得以体现

指导意见明确公立医院可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进行自主分配。医院制定绩效分配办法要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向人民群众急需且专业人才短缺的专业倾斜,体现知识、技术、劳务、管理等要素的价值,避免“大锅饭”。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副院长孙丰源告诉记者,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如何确定医生的收入标准,加到多少算适当,需要在探索中积累经验。”

王旭东委员建议,提高医生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标准,降低检查费用、器械使用费用、药品费用,使医生的劳动、知识、技术价值得到相应的体现。

“在考核机制上,要把医务人员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医务劳动纳入考核范围,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熊思东委员建议,要改变医生的执业方式,允许多点执业,增加医生的收入来源。

孙建方委员主要关注基层医务人员收入低的问题。他建议,要允许公立医院把更多的收入用于人员奖励,提高医生的基本工资标准,“有利于降低医务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医生的职业稳定性和荣誉感”。

“基层医务人员职业上升空间比较小,需要通过高薪吸引、引导优秀医疗人才留在基层”。孙建方委员认为,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涨幅应该更大些。

提高医生收入并不会增加患者医疗支出

针对提高医生收入是否会导致医疗费用上涨、最终让患者买单的担心,孙建方委员说,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并不会增加患者的就医负担,反而会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孙丰源委员告诉记者,改革是在降低患者负担,例如医保异地结算,取消药品加成,降低检查费用等,“但要让老百姓认为钱花的合理。”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在薪酬改革实践中,并未增加患者的医疗自付支出。数据显示,2015年,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平均工资较2012年增加13%;而该院的“药占比”较2012年下降6.87%;抗菌药物采购价格平均下降56%,共实现药品让利1527万元;门诊、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分别为131.17元、5557.89元,均低于成都市区级公立医院平均水平。一些地方将医疗费用调整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避免增加患者负担。针对儿科医生收入低的情况,广东于2017年上半年全面提高6岁以下儿童相关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加收幅度不超过30%。

孙丰源委员说,让医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术的价值得到相应的体现,医生光明正大地拿到满意的薪酬,可以激励其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医生收入实现“阳光化”,灰色收入就会得到有效规范,也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

首发:《工人日报》(2017年3月7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