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四馆融合”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6-06-16 通讯员: () 责任编辑:浏览次数:439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推进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四馆融合发展,全方位构筑德育矩阵,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馆融合,构筑育人平台。加强学校四馆建设,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历史教育、专业发展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通过入学教育、入职教育、离校教育等集训形式和校史选修课、文博大讲堂、艺术实践课等常设课程体系,每年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整合校内资源,加大四馆与相关学院的协调配合,基于优势资源和学科建立育人合作网络、合作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将德育工作融入知识教育、素质教育、文化教育。

创新内容,提升育人水平。以完善常设展览、丰富临时展览、编辑出版图书、制作专题片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历史文物(文献)和艺术作品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功能,在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人格教育等方面打造鲜明特色。博物馆、校史馆聚焦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历史与革命传统、师德、家风等主题,举办8个特色展;围绕重大节点举办主题摄影展、书画展、家书展、图片展、生平展。档案馆、图书馆策划制作党员教育教材《红色家书》系列专题片,编辑出版《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廉政家书》;探索推动“互联网+”模式,加大模拟展馆和“两微一端”建设,提升育人水平。

宣传辐射,营造育人氛围。组建校史讲解服务队、人博工作室、家书宣讲团等多支学生志愿团队,推动知行合一,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举办学术讲座和培训,普及文博知识、校史故事,发挥杰出人物事迹的文化育人作用。送展、送讲座“下社区”、“进军营”,积极探索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社会的互动,营造理论联系实际、开放办学的育人氛围。进一步加强“地校”合作,参与有关地方纪念馆、艺术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