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夫人;宁治十夫人,莫治一小儿”,这是古代名医的话,意指小儿发病率高,且大部分不能表达自身的病情感受,全凭医生水平来判断,故儿科又被称为“哑科”。这是一门考校医生能力的学科,但汪受传在这个领域始终如一地耕耘了30多年。
数十年来,他潜心科研工作,始终站在中医儿科的前沿,取得了累累硕果。上世纪70年代,他以温病学、伤寒学为指导,治疗小儿传染病,在基层农村简陋的条件下挽救了数以百计危重患儿的生命。8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增多,儿童多发、高发厌食症,汪老开始专门研究此病,通过数年积累,获得小儿厌食症488例、疳症54例、泄泻68例系统临床及实验研究资料,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诊断标准、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案。
——本报2013年4月26日四版 《中医儿科领域的“孩子王”——记南京中医药大学汪受传教授》
回访汪受传的当天,南京的温度在35度左右。他办公室所在的那层楼一路电线坏了,空调和电风扇通通用不起来。见到汪老的时候,他正在埋首整理资料,汗流浃背,却安然自若。
“好在电脑和电灯还能用,否则我真要抓瞎了!”见到记者时,汪老笑着说。在今年的秋学期,他要负责一个本科班与两个研究生班的中医儿科学教学工作,教学量并不比一线的年轻教师少。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汉中门校区,这儿的人都知道,儿科教研室的灯在晚上十一点前始终是亮着的,在灯下,汪受传总是不停地忙碌着,或伏案书写,或查阅资料。即便是炎炎夏日,即便是房内没有空调和电扇,他始终如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汪受传是全国第二个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32年坚持在教学一线的他如今已是 “桃李满天下”。每每说起这些,汪老很自豪:“可以说到2005年6月份为止,全世界的中医儿科学博士都是南中医培养的。中医儿科学60多个博士,我一个人就带出来37个,境外中医儿科行业的带头人也大都源自这里。”如今,汪老的学生分布在祖国各地的高级院校、科研院所和中西医院,或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成为单位的学术骨干,或成为学科带头人;而他所带的外籍研究生也是成绩斐然,如新加坡最大的中医院——中华医院院长洪两先生,以及澳门有史以来第一个本土培养的医学博士、澳门科技大学徐伟英主任医师等。
教师节即将来临,每到这时,远在各地的学生总是会打电话给汪老,和恩师聊聊天,谈谈工作和生活的近况,聊得投机时,汪老会高兴地像个孩子。“他们能够打个电话来,叫我一声‘老师好’,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啦。”
【对话】
记者:现在很多在医学专业有成就的高校教授都有着主任医师的头衔,不仅在医院任职,还承担着重大科研项目,工作非常繁忙,对课堂教学往往难以顾及。有些教授甚至已经不愿意再担任本科的教学工作。对于这种现象,您是怎么看的?
汪受传:教授就是“要教”,其中首先就是要教本科生,这也是高校教师最应该承担的任务。现在的教材在不断更新,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如果一个医学教授成天在科室医治常见病,不出现在教学一线,业界的变化他就不能体会,就会“落伍”。所谓“教学相长”,不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怎么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变化,更别说培养出一流的医学生了。
记者:在过去的32年里,您一直在医疗、科研与教学3条战线上同时战斗,即便现在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有人可能会说,我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我分身乏术。对此,您会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
汪受传:要同时做到名医、名师、名专家,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多想、多做、多年坚持,必有成就!
本报记者 缪志聪
首发日期:
江苏教育报(2013年9月6日A5版):
http://epaper.jsenews.cn/shtml/jsjyb/20130906/125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