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珍贵遗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7月10日,来自全国13所中医药院校及研究机构的80余名专家共聚金陵,商讨《中医古籍珍本集成》具体编纂事宜,标志着这一大型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工程正式启动。
会议开幕式由我校段金廒副校长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医处杨龙会处长,国医大师、《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总主编周仲瑛教授分别致辞,我校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常务副总主编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倡议,南京中医药大学领衔组织编纂。聘请著名中医学家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是一项创新型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工程。这套丛书初步计划整理、点校、评注古代医学文献360种,共15卷,分别为医经卷、伤寒金匮卷、温病卷、诊断卷、本草卷、方书卷、内科卷、外伤科卷、妇科卷、儿科卷、五官科卷、针灸卷、气功养生卷、医案医话医论卷和综合卷。为方便读者深入研读古籍,编撰者将通过对不同版本特色、源流和递嬗演变关系的考察,选择母本或现存最早版本、精校本、完整本等最佳本作为底本,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在原版影印的基础上进行校勘、注释、点评、解读。其中校勘、注释的内容采用眉批、旁注的方式表述;内容较多的辑轶、勘误内容,采用附录加以考异、评述;探索、解读的内容则需要作者撰写“导读”、“校注说明”或书末“按语”;点评标注于书中相应部位,如同古人的读书批注。整套丛书将保持中医古籍原貌,真实反映出珍本古籍的版本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珍本古籍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有专家认为,在保持古籍原貌的同时,以出版物的形式传承并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和优秀技术,是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目标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规划中“完成500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的比较科学、完美的方式。
据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近日已经为这个项目申请设立专项。目前,第一批70种书目的点校导读工作已在南京、山东、湖南三所中医药大学中开展,争取到年底前有一到两卷问世。整套丛书预计2011年完成,这将是一套高起点、高要求和高水准的中医古籍丛书,对中医学术薪火传承将有重要影响。诚如周仲瑛教授所说:“《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上接《中国医学大成》余绪,补前贤之遗憾,传文明之大统。这种只有盛世才能完成的伟业,由我们来完成实为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