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06年各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工作圆满完成
为贯彻落实学校2006年党政工作要点精神,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梳理专业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名称,教务处与学院充分研讨、酝酿,在2005年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制订2006年各专业教学计划,目前教学计划合订本已编印完成。
本次教学计划调整与制订工作历时五个多月,教学计划 “三上三下”,反复研讨、多次核查,在各学院积极配合下,10月中旬教务处按照既定目标圆满完成计划的编印工作,整项工作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统一思想,按“按专业招生,后期分化”的原则,调整年度招生计划。
第二阶段,确定方案,组织制订“专业基础平台+个性化模块”教学计划。
第三阶段,规范课程名称,区别教学时数,组织编制课程简介。
第四阶段,宣传教改思想,为全校开展研究性教学做准备。
本次教学计划调整是对现行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是一次技术性调整,并非教学计划的全面修订,是对现行教学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解决存在问题。整个教学计划调整工作贯穿教学改革的思路,突出四个亮点:
第一,体现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教务处对目前全校17个本科专业及20多个专业方向进行梳理,确定了2006年“本科按专业招生,前期打通专业基础知识,后期按专业方向进行个性化培养”的原则。除药学院5个专业外,其余12个本科专业均按专业招生,后期分化方向,实行个性化培养。在此原则指导下,2006年教学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为专业基础平台,“专业课+限选课”按专业方向设置个性化培养模块的总体课程框架。
第二,积极应对国家卫生事业政策的调整,优化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卫生部发布《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文件精神,2006年对中医学专业中不允
第三,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名称,理清课程归属。对现行教学计划中存在课程名称不规范,部分课程学时种类过多,某些专业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要求不清晰,课程归属不确定等问题进行梳理。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统一设置本科各专业思想政治类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和《音乐鉴赏》等四门人文艺术类限选课;针对不同授课对象,进一步明确同一课程适用不同专业的教学时数;非医药类专业为突出医学特色,统一设置了《中医基础概论》、《西医基础概论》、《中医临床概论》、《西医临床概论》四门医学课程;在规范课程名称和教学时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课程归属,由课程归属单位填写课程简介,汇总编制全校各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第四,突出改革思路,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开展研究性教学和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做准备。2006年教学计划中课程学时分配增设了“指导性自学”,推行各专业主要课程教学采取教师课堂讲授与指导性自学相结合,指导性自学的课时和教学安排要反映在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中,要有明确的教学要求,且过程可控,结果可查。这为我校今后逐步建立起教学内容重在学术深度,教学方法重在启发互动,课外作业重在研究探索,实验教学重在自主设计,考试考查重在激发思维,毕业设计重在鼓励创新的研究性教学体系做准备。
本次教学计划调整工作是我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将工作重心由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更加注重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我校拓宽专业口径,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走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