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中医病机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论证会

发布时间:2025-11-21 通讯员:尚丽丽 (科学技术处) 责任编辑:周杨浏览次数:10

11月21日,学校在仙林校区召开中医病机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论证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陈榕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作为论证专家出席会议。校长程海波、副校长周恩超,中医学学科带头人方祝元,科学技术处处长杨烨、实验室各方向带头人及研究骨干参加会议。

程海波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各位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致以衷心感谢。他指出,建设中医病机实验室是学校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程海波围绕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团队组建、条件保障及预期成果等方面,系统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各研究方向负责人分别就研究重点、研究基础、重点任务规划与预期目标作了详细汇报。

程海波校长汇报建设方案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学校布局建设中医病机实验室的前瞻性、战略性与可行性,并就实验室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强化国家使命导向,将实验室建设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局,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找准定位、明确重点;二要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紧扣“病机”这一中医理论核心,在继承学校深厚研究积淀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手段,说清楚、讲明白中医原理,总结内在规律,推动形成新概念、新理论与新学说。三要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构建协同攻关体系,围绕“经典理论-技术方法-临床应用-现代阐释”研究主线,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南中医中医学创新平台,引领研究范式变革。

王琦院士讲话

仝小林院士讲话

陈榕虎司长讲话

程海波在总结中感谢专家们为实验室建设举旗定向。他表示,学校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专家意见,从三个维度全力推进实验室建设。在“做什么”层面,围绕中医病机理论内涵与现代阐释,凝练若干具有战略引领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建设方案。在“怎么做”层面,整合校内资源,联合附属医院、附属药企力量,坚持以中医理论为导向、现代技术为支撑、临床转化为出口,系统推进实验室建设。在“做成什么”层面,力争在中医病机理论现代阐释、技术方法创新、临床转化应用与标准体系建立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显著提升中医药防治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能力,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论证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