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研发无线穿戴监测设备

人工智能让术后患者告别插管模式

发布时间:2025-11-14 通讯员: (杏雨网) 责任编辑:程慧娟浏览次数:10

 近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住院楼里,胃肿瘤术后第5天的汪先生已经能够自如下床行走,并于当天中午出院。他身上没有连接术后患者常见的各类导线,而体温、血氧、心率、活动量等生命体征数据,正通过身上的人工智能无线穿戴式设备,经医院部署的蓝牙网关及无线控制器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分析,实时呈现在监控大屏、护士站平板电脑、病房平板电脑、医护电脑等多个终端。

 这套该院最新投用的人工智能无线穿戴式设备,由副院长江志伟团队研发,分为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和医疗级无线穿戴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精准地监测患者的关键生理指标,实现了无线监测、全程监测、无创监测三大突破。患者从术前开始佩戴,身上附着6~7个轻巧的无线传感器,持续采集心电、血糖、血氧、体温等多维生命体征数据,实现术前、术中、术后的全住院阶段持续准确的体征监测和预警。

传统术后患者身上往往插着鼻胃管、导尿管、腹腔引流管等多种导管,不仅痛苦,还容易引发感染、出血等问题。江志伟介绍,相比之下,无线穿戴监测设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长时间、连续地采集患者的生理数据,而不会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过多干扰,患者在较为自由的状态下即可接受监测;更重要的是,系统能实时捕捉各项生命数据的微小波动并自动预警,为早期干预争取了宝贵时间,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患者出院后也能实现实时监测。这套设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综合分析患者的表现,提供一套完善的中医药康复方案。江志伟说。

 据了解,该系统已在江苏省中医院、镇江市江滨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试点运用,预计今年还将落地510家医院。团队还计划在江苏省内组建联盟,在更多医院开展多中心观察,同时重点推进该研究成果与医保支付体系的对接,探索更加合理、普惠的收费模式。 (程慧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51114日第7

https://paper.cntcm.com.cn/bz/html/content.html?date=2025-11-14&pageId=1c7ff1f0-c95f-4cbc-bec4-c9502d678b92&pageIndex=7&cid=1&articleId=82ee0dbe-f92a-4415-a327-f582ceee681c&articleIndex=4&siteId=10&siteName=zgzy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