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至7日,教育部中药学专业认证专家组组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匡海学教授,认证专家组副组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彭成教授,认证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冯卫生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邱智东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桂双英教授,认证专家组秘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杨琳老师一行6人,对我校中药学专业开展为期4天的认证现场考察工作。

汇报会现场
11月5日上午,中药学专业建设情况汇报会召开。校党委书记乔学斌,副校长胡孔法、曹鹏、赵霞出席会议。会议分两阶段进行,先后由校长程海波、专家组组长匡海学主持。
乔学斌代表学校对专家组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始建于1960年,是全国举办最早的中药学专业之一,创始人为我国中医药界第一代学部委员叶橘泉教授。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中医始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中药学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处于领先地位。历经65年建设,专业形成了传承创新的鲜明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此次中药学专业认证既是对我校中药学专业办学成绩与育人成效的全面审视,更是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学校将以此次认证为新的起点,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以认证固本强基,不断夯实专业发展根基。在全面展示建设成效的同时,重点围绕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着力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持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质量监控机制。二是坚持以认证促创新,持续强化专业特色优势。我们将更新教育理念,立足本科教育,统筹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新医科”建设为引领,深化“中西贯通、导创融合”培养模式改革。三是坚持以认证促融合,着力深化学科专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中药学一流学科的引领支撑作用,将学科平台优质资源全面向本科生开放,促进科研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构建科教融汇、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乔学斌致辞
匡海学代表专家组介绍了中药学专业认证的目的、意义与标准,强调认证旨在全面考察专业建设,推动高校改进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药学教育内涵式发展,专家组将依据专业认证标准,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座谈访谈等形式开展考察。

匡海学讲话

程海波主持
中药学专业负责人吴啟南教授就专业建设情况作专题汇报,从学科基础、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育人成效及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了中药学专业在传承创新、特色建设与高素质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果。

吴啟南作专题汇报
专家组严格依据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认证程序要求,实地走访药学院、中医学院、中药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园及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单位与设施,查阅学校章程、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各类专业建设相关文件资料,旁听多门课程课堂教学,与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开展多场座谈访谈,全面了解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的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过程与质量保障体系。

教师座谈会现场


专家走访现场
11月7日下午,中药学专业认证意见反馈会召开,会议由彭成主持。匡海学代表专家组介绍了此次专业认证现场考察过程并宣读考察意见。专家组认为,学校中药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真实反映专业建设情况,专业符合办学标准,人才培养质量契合本科毕业生总体目标,因此中药学专业通过此次专家组的现场考察。针对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专家组提出了改进意见。

反馈会现场
胡孔法代表学校作表态发言,对专家组的辛勤付出和悉心指导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表示学校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整改与建设工作,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以务实举措抓好整改落实。要高度重视并全面梳理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项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实行台账管理和销号制度,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确保各项反馈意见条条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二是聚焦传承创新,以鲜明特色提升专业内涵。中药学专业的发展,根基在传承,生命在创新。要进一步强化中医药主体地位,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塑造专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注重长效发展,以完善机制巩固育人成效。要以此次认证整改为契机,致力于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内部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机制,完善教师教学发展与激励体系,真正将认证理念落到实处,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认证目的。

胡孔法发言


